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篮球资讯 > 如何评价 NBA 五十大巨星之一的「碎骨机」韦斯·昂塞尔德,他有什么特点和故事?

如何评价 NBA 五十大巨星之一的「碎骨机」韦斯·昂塞尔德,他有什么特点和故事?

直播信号
  奇才名宿昂塞尔德,霸道的绰号,身高仅有2.01m却能从张伯伦拉塞尔两大神兽中抢走过篮板王和mvp,被认为是奇才队史第一人……   据说当年老一辈国家队和子弹队打友谊赛时,看到昂塞尔德后场拿下篮板后直接甩到前场都惊呆了……   这个答案可以同时回答好几个问题,勿怪。   关于昂塞尔德,最大的疑惑是:他怎么能拿MVP和FMVP!   他拿mvp是新秀赛季,场均14分不到,还有大约17个左右的篮板,助攻数不出众——一看就是蓝领的数据,对不?偏偏他6869赛季就凭这样的数据拿了MVP,还是新秀赛季!一年后的Alcindor场均28分14篮板2盖帽队伍战绩提升27场,胜场56,却没拿到MVP,不得不质疑当年MVP评选的标准!   他拿FMVP更夸张——场均10分不到⋯⋯大E也是同队——质疑他们是怎么赢下总冠军的!难怪一年后同队再打他们却输了!   所以,对于昂塞尔德和埃尔文·海耶斯,我的最大印象是怀疑——一个没好数据,个人荣誉却不缺;一个有好数据,却没啥个人荣誉——绝配!   谢邀!   NBA历史上有这么几个错位的高手~   2米06的组织后卫,魔术师约翰逊。   1米9X的篮板王级大前锋查尔斯巴克利。   和巴克利身高体型差不多又高粗了一圈儿得咱们话题的主角~碎骨机~昂塞尔德。   当然,近年来又出了一个2米11的小前锋…   能在世界最顶级的篮球联盟里,以身体素质,完全反常的状态成为这个位置的佼佼者,肯定有他们的独门秘诀。   昂塞尔德,NBA第2个或者说仅有的两个,以最佳新人的身份当选年度常规赛MVP的人,另一个就是我们的火星2万。   这一点,一般人好像都不太…就像和昂赛尔德一时瑜亮的威利斯里德,在1970年,包揽了三个MVP的奖杯。后来的奥尼尔干过一次,乔丹过两次。但一般人,不记得里德。   一个新人,每场只得十几分,而且两米的身高作为中锋护筐的能力肯定不太强,很难想象,把一个青铜白银级别的球队升级为王者,至少是常规赛的王者。   秘诀大概有以下几点~   A,身体虽不高,但极为的结实强壮,碎骨机这个外号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B,打球的态度极为端正,积极。脏活累活苦活,卡位挡拆篮板…铁血蓝领。一句话,只要能为球队和队友做的,他什么苦都能吃,而且从无怨言。   C,一个更强更粗壮,又掌握了,提高策应传球手段的大本钟华莱士。无论是阵地战的策应,还是抓下篮板的一传,又快又准。在NBA历史上,中锋里面,前5的存在。   正是因为如此,他从一入队就得到了全队的信任,连那个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顶级大前锋海斯,一半的成就都得感谢他。   不用说别的,4次进入总决赛,在1978年苦战7场,艰辛夺冠。篮板没有海斯的多,得分只有海斯的不到一半儿,却被评为总决赛MVP。虽然后世有人质疑,(当然多是没看过比赛,不仔细分析的数据控)。但NBA的队友和对手,没有不承认他这个荣誉的。   这项荣誉,比起后来的口水翻天的比如81年德马克斯维尔16年的伊戈达拉…………要实打实的多,没有争议的多得多。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谢邀。   从您回忆郭富城老歌中跳回现实真是抱歉啊,接着看吧~   我的第二印象才是他作为主打中锋的球员那惹眼的注册身高——6尺7寸(也就是题主在问题描述中提到的约2.01米,据说昂塞尔德的实际身高约1.98米…拿一个当代NBA球员来比划,这个身高与科怀-莱纳德的差不多)。   作为主打中锋的球员,他真的就这么高嘛?   嗯,在球场上看来,他真的就这么高——不信我们可以翻翻他和同时代的内线大牛们卡位的老照片。   再比如,昂塞尔德和比尔-沃顿(注册身高6尺11寸,约2.11米)卡位是这样的景象:   以上两张图完全可以体会到昂塞尔德与贾巴尔老沃顿之间明显的身高差距。   【一度被认为是奇才队史第一人……】   题主为什么要加【一度】?   在我的认知里,芝加哥包装工/芝加哥和风/巴尔的摩子弹/首都子弹/华盛顿子弹/华盛顿奇才队史第一人,就是昂塞尔德。   根本不作他想。   难不成题主认为还有别的选项?   生涯集齐常规赛MVP和总决赛MVP这样的NBA大荣誉集合——纵观奇才队史就只有昂塞尔德做到了。这可谓完美规避了类似【常规赛MVP和总决赛MVP哪个荣誉更硬核】这样的每个NBA论坛都逃不掉的口水式问题:   对此我一点都没有回答欲望——与其回答还不如默默地关注一波看看热闹,岂不美哉?   可人家韦斯-昂塞尔德完全有底气可以霸气地表示【我全都要,还不行么】。   另外,有足够多的新闻可以佐证昂塞尔德就是队史第一人。奇才队史仅5人享受球衣退役殊荣,韦斯·昂塞尔德是队史第一人NBA各队队史第一人(东南赛区篇),热火无悬念,奇才的你没听过nba30支球队的队史第一人,鹈鹕和快船2队头牌球星都是保罗?_赛区美媒评NBA各队队史第一人!詹皇领现役8人上榜!杜兰特雷霆第一人   当然,这些都是自霉体/社交平台上的小霉体评价的,靠谱系数不好说;但我个人认为最后一家自霉体转的社交平台上小霉体评的已经算很可靠的了,只有几家球队的队史第一人我,一家之言,认为有争议或者还两说。   在2010年也就是奇才将要迎来球队建立50周年纪念的前一年,也有外国霉体写过一篇奇才队史七大球星的排名,只是可惜这篇原文我找不到了,因为他被这家疑似有优良X稿传统的我朝大霉“无缝对接”了:奇才历史七大球星:昂塞尔德居首 大将军上榜   现在来看,完整排名在这家大霉的网站上是找不到了,只看得出第一是韦斯-昂塞尔德,第二是埃尔文-海耶斯——不过这就足够了。   另外,如果嫌上述这篇文章距离现在已经比较久远而不能引为论据的话,没关系。   要说人家在专业的体育网站上的专栏作家评价,是不是感觉更可靠了?   没错,今年2月就有人在Sportsdrop的网站上评价奇才队史最好和最不好的球员的文章中,队史最好的球员就给了昂塞尔德。参见:Every NBA Team’s Best & Worst Player of All-Time   如此,奇才队史第一人,舍昂塞尔德其谁?昂塞尔德近照(拍摄于四年前2015年)   最后,不会忘了 @佐佐木光次郎 @阿panzzxx @答案 不分先后。因为这几位不是在相似的问题下都邀请过我回答,就是不止一次表示过希望我写一篇有关昂塞尔德的回答。   如今,我总算满足了三位的要求。   在看正文前,我必须提醒一下:警告!这篇回答史无前例的多图预警!请流量党慎入!   如果您是土豪那么当我上面这行字没写,请您随意~   韦斯-昂塞尔德数得出的技术特点通通都是指向一个顶级辅助型中锋打造的——除了缺乏招牌式的进攻终结技,其余趋向于完美。   纯粹从打球的角度上考虑,碎骨机可以视作一个70年代版的比尔-拉塞尔——把昂塞尔德的球员生涯往拉塞尔的模子里套,您会发现不仅能套的下而且契合度很高。   另外时常也有论调认为同为效力过奇才的矮壮型中锋后辈本-华莱士也很贴近昂塞尔德;不过这种论调主要是看在大本有如昂塞尔德一样注册身高刚过2米而且也留着一顶爆炸头来“补充”身高带来的不足——但说到球风的话,两人即使同样被看做蓝领内线的榜样也有一定区别:大本可没有昂塞尔德那么能传球,昂塞尔德也没有大本那么能受到防守荣誉方面的青睐。   论点中锋的技能树,我曾经写过的比韦斯-昂塞尔德稍早一些的内特-瑟蒙德,相比四大神兽(比尔-拉塞尔、威尔特-张伯伦、卡里姆-阿卜杜尔-贾巴尔、阿蒂斯-吉尔摩)已经显得很极端了;但这次写的韦斯-昂塞尔德点的技能树要比内特-瑟蒙德的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   昂塞尔德的传球特点要分为阵地传球和快速攻防转换后的跨场传两部分来讲。   昂塞尔德在技术特点上最大的卖点是快速攻防转换后的跨场传常被誉为【子弹一传】——这个形容把昂塞尔德的跨场传的速度、力度、准确度,以及昂塞尔德终其生涯都为子弹一队效力,这些要素都包含在内了。   事实上,这也成为他荣获1978年FMVP的关键表现之一,对系列赛结果有着深刻影响的G7,子弹凭借昂塞尔德的这招逆转。1969年首轮,昂塞尔德在里德眼皮底下抢下篮板并双手掷球发动反击——抢下篮板双手掷球发动快攻,只要学会了这一招,不擅长持球进攻的您说不定也会成为野球场上最亮眼的存在之一。当然,前提是有人愿意和您一起组队打全场……   昂塞尔德的阵地传球虽然没有他在快速攻防转换后的跨场传这么亮眼和犀利,但也极富扎实的基本功,是对子弹体系的运转影响最大的单兵球员。   鲍勃-费里(丹尼-费里的父亲)与昂塞尔德既做过队友(6869赛季)又做过管理层(1973年休赛季起),他对于昂塞尔德的传球助攻能力有着深刻的认识。老费里如此评价道:   他的两只手可以随心所欲地抢篮板球和传球。   他有很好的预感和想像力,可以知道球的运动方向和队友的路线,总是能及时准确地将球传给正在机会上的队友。   他跑得不快,但是动作敏捷,加上魁梧的身材,有时对手根本想不到他会这样灵活。   老费里话里的【他】,显然都指的是昂塞尔德;至于老费里提到的昂塞尔德除了传球外的另一支柱性能力(篮板),我放在了特点章2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   也就是说在那之前,奇才队史的总助攻王属于在NBA只打了13个赛季就早早因膝伤退役的中锋韦斯-昂塞尔德生涯累积的3822次助攻——嗯,既不属于任何为奇才或其追认的前身球队效力过的任何后卫,也不属于任何为奇才或其追认的前身球队效力过的任何前锋,而属于一个中锋。当然,截止到上赛季常规赛结束为止,沃尔已经把奇才队史总助攻榜第一的记录刷新到了累积5282次助攻   由此可见,以助攻数据为基础的传球和策应,昂塞尔德达到了怎样的高度上。   咳咳,侧面上也反映了奇才队史是多么缺乏能竞争单赛季助攻王的球员,即使队史曾经牛逼过一段时间,也是如此。   当然,这也从侧面上反映了作为同类型的球员,昂塞尔德即使等到生涯夺冠的那一天,比遇到足够的好管理层、足够的好教练、足够的好队友的运势,他和拉塞尔还是有云泥之别,完全没得比。杰克-西格玛与韦斯-昂塞尔德在争抢篮板(昂塞尔德占据主动)   得益于非常壮硕的长臂和下盘,造就了近乎得天独厚的卡位技术,昂塞尔德在篮板上的造诣极高   ——因为生涯而论,昂塞尔德只在新秀季达到过场均18.2板的高度,在此之后也只有在四年级7172赛季抢到过场均17.0板以上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抢板方面只有卡位一直有被NBA圈内人、圈外人所称道,而其余的预判能力也好、连续弹跳能力也罢,甚至争抢篮板的积极性,只在新秀季为人所惊艳。所以在本回答中,谈昂塞尔德为什么这么能抢板,我也只谈他的卡位技术。   换一句大家更能理解的话来说就是,昂塞尔德是个篮板痴汉——至少绝大多数球员们在把新秀季的他评选为常规赛MVP的时候,说白了就是这么想的:抢篮板在当季赛过众人、只不如张伯伦,是昂塞尔德荣获MVP的两大理由之一(另一点会在后文阐述)。新秀季的昂塞尔德抓下篮板的瞬间(可以仔细看出昂塞尔德的大手对于篮球的掌控有多么稳)   昂塞尔德多么能卡位抢篮板?   1979年昂塞尔德带领子弹来华时对战八一的穆铁柱,据说靠一手卡位技术疯狂抢篮板,卡得人高马大的穆铁柱(2.28米)生活不能自理。是子弹11分胜八一的关键所在。   那么穆铁柱很弱嘛?   可再对比一下昂塞尔德的肩宽和大腿根的粗壮程度……就不难理解【昂塞尔德卡位抢篮板卡得穆铁柱生活不能自理】的传说是真了。   很多人在看过昂塞尔德与其他人的合影(比如子弹什么时候的全家福)之后,第一反应都是:这人怎么占了两个人的位置……   据说昂塞尔德的大腿有【象腿】之称(存疑,我没有从英语资料中看到有这么写的文章,故不知道这个外号是谁留下的,更是不能排除我朝球迷编出来的可能性——参见下图,是我无意之中搜索到的,为了保护用户信息,ID和头像均已打码)。   一如各位读者在这篇回答中所看到的。原则上,我不会吹逼以前的球员纵观整个NBA球员生涯场均抢下多少少多少篮板(比如对于昂塞尔德,就是类似【他在13年职业生涯中,共拿下13769个篮板球,平均每场达14个之多】),不会跨时代直接比较数据。我只会平铺直叙,以尽量客观的语句描写球员达到过的数据高度;即使比较,也是找同时代甚至同一个赛季的球员比较。   第一、因为我也是看这样的文章过来的,我也当读者,我明白作者这样一写冷冰冰的数据读者们看了会是什么感受——其实没什么意义,读者们看看过去就会忘了,甚至过段时间就会忘了NBA历史上有昂塞尔德这么一个伟大的球员。这不是我希望达到的写作目的,我是排斥那样的写法的。   第二、也是我一再强调的,跨时代直接比较数据没有多大的意义——不管你是有意识这么比较还是无意中就这么比较了,都没有多大的意义。这是人家NBA圈内人,各路专家们至今都没有妥善解决好的事情,我们业余的球迷去跟风掺和个什么劲?请各位读者看到这里,好好思考我如下的这句话有什么样的内涵,我为什么这么说:   同样的【一位球员生涯贡献场均14个篮板球】,放在不同时代的NBA球场,它对双方球队带来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同的,是有区别的。   所以,即使我写出了跨时代直接比较数据的语句,也会把这么做会达到怎样的效果、有着怎样的弊端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   如上图所示,除了7475赛季成为篮板王以外,昂塞尔德之前就已经做到过连续五季场均篮板排进联盟前五、连续三季场均篮板排进联盟前三这样的数据高度。   我在翻阅各个赛季场均篮板TOP20的时候,发现6970赛季(单项王从比当季总数据变成比当季场均数据的元年)昂塞尔德屈居第二值得拎出来单独说说   ——在篮板方面,当季出战82场全勤的韦斯-昂塞尔德输给谁了?   我再翻当季的总篮板TOP20,发现两人仅仅相差16个篮板。   那么当季而论,海耶斯相比昂塞尔德(两人都做到了出战82场全勤),有什么优势嘛?   出战时间方面,既然出战82场全勤,那么海耶斯是当季的总出战时间、场均出战时间双王。总出战时间榜上,海耶斯联盟第一,昂塞尔德联盟第六场均出战时间榜上,海耶斯还是联盟第一,昂塞尔德掉到联盟第九了   昂塞尔德:好你个大E,还能不能一起愉快地玩耍了?   海耶斯:我比你打得更久,所以韦斯老弟啊(*),承让了,篮板王鄙人那是志在必得!   *虽然两人是同届选秀,但海耶斯是1945年生人,昂塞尔德是1946年生人。故如果海耶斯称昂塞尔德为【韦斯老弟】并没有什么伦理上的问题。   不过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论当时火箭和子弹两家球队的管理层对于海耶斯和昂塞尔德争冠的执行力,那么早在各自生涯第四季结束后的1972年休赛季就把海耶斯给贱卖到昂塞尔德所在的子弹的火箭管理层,不如子弹管理层做得好(或者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不如子弹管理层肯坚持——从争冠的基础再比较的话,显然,这是历代火管的通病)。   ------以下一小部分为本人猜测阶段(说白了就是扯淡,大家纯当段子看就成,别较真)-----   其实当季打到赛季后期收官阶段,明知道火箭没法打进季后赛的海耶斯是有些无心恋战的意思的(但没法确切考证,因为海耶斯的篮板数据在倒4场和倒3场轶失了——如下图所示,我也翻过官网数据,结果证实和BBR的没区别)。   带队打进季后赛的昂塞尔德在赛季收官阶段才开始发力追赶带队没打进季后赛的海耶斯……   所以6970赛季篮板榜前二位的厮杀结果对昂塞尔德来说,多少显得有些可惜啊。   ----------------------   但是有一点却是真实无疑:有关于昂塞尔德与篮板之间的梗还有很多,而且有些梗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会觉得【有没有搞错?是传说吧,不能是真的吧……难不成真的是事实?】……   举个栗子吧。   其中有传说是这样讲的:昂塞尔德有一场比赛里包办了球队所有的前场篮板。   这个传说还会以讹传讹成:昂塞尔德有一场比赛里包办了球队所有的篮板。   那么历史真相是什么?   昂塞尔德或许真的有一场比赛包办了球队所有的前场篮板:在当地时间1974年1月20日的常规赛中,子弹凭借昂塞尔德的单场12个前板(总计单场21个篮板),坐镇主场艰难地赢下了火箭。   关键是什么?   要知道这时的子弹不仅有昂塞尔德这么一个篮板高手,海耶斯也不是吃素的(他与昂塞尔德一样拿下了单场21个篮板,但他是否有拿到过哪怕1个前板,并不可考)。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火箭的运动战命中率过五成并高过子弹五成以上,却仍然输掉了比赛。   为什么?   说白了就是因为篮板和内线都被子弹统治(汤姆贾诺维奇抢到9个篮板、阿卜杜尔-阿齐兹抢到10个篮板——然而怎么和昂塞尔德和海耶斯各抢到21个篮板比?昂塞尔德得分不高没关系,防得阿卜杜尔-阿齐兹生活不能自理只得5分还不到昂塞尔德自己的一半,何况还有一个向来乐忠于抗出手的海耶斯足够对刚汤姆贾诺维奇了)。   这场比赛的更多数据请参见:Houston Rockets at Capital Bullets Box Score, January 20, 1974 | Basketball-Reference.com   虽然这场比赛双方全队的前板总计已不可考,我也没法证实昂塞尔德包办了全队的前板;但是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出一场昂塞尔德单场的前场篮板上双的比赛了。   所以我的话说的很谨慎:【昂塞尔德或许真的有一场比赛包办了球队所有的前场篮板】。   而且看到前板比后板多的情况……作为当代球迷,您是不是和我一样觉得眼熟?想不到吧?关于昂塞尔德的考据文里也能刷【我雷第一卡锋】的梗   没错,虽然“海王”亚当斯同学或许今后再也没机会做神马【我雷第一卡锋】了,但他曾经整个赛季都在贡献这种前板比后板多的比赛,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呀(参见1718赛季)。   既然后辈球员中有人整个赛季都能做到前板比后板多,那么昂塞尔德有单场做到了,显然,这就没什么不可能的,对吧?   至于昂塞尔德关于篮板的传说大部分是如何由来的……目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昂塞尔德是继张伯伦后第二个做到包揽ROY和MVP的菜鸟而此后再也没有菜鸟做到这一成就的缘故吧   ——既然张伯伦关于篮板的传说很多,那么昂塞尔德的也不能少啊。   比如昂塞尔德的NBA前两场比赛就很富有传奇色彩。   第一场面对底特律活塞海皮-海尔斯顿(17板)与戴夫-德布斯切尔(15板)联袂的知名锋线,昂塞尔德兀自抢下22板,给先发队友门罗洛赫里马林们输出一种【哥几个尽管投,篮下有板】的精气神,在第三节被活塞打得溃不成军之后第四节满血复活,子弹单节砍下42分净胜11分翻盘,圆满赢下主场开门红。   这场比赛的更多数据请参见:Detroit Pistons at Baltimore Bullets Box Score, October 16, 1968 | Basketball-Reference.com   第二场更是面对比利-康宁汉姆(14板)与卢克-杰克逊(10板)联袂的1967年费城76人夺冠班底,昂塞尔德毫无惧色依旧兀自抢下20板。虽然第二个主场以3分之差被费城人带走,但作为东部豪强,76人(尤其是球队领袖康宁汉姆,要知道时年25岁的他在当季最终打出了生涯最高的MVP排名——在后文故事章中我还会提到这一点)敏锐地观察到了对手巴尔的摩已经今非昔比,以及昂塞尔德对于子弹的蜕变有多么重要。   在防守数据表现力上,昂塞尔德的单赛季场均数据并不突出,但在生涯抢断上的造诣却称得上在同位置中的非凡——迄今为止,昂塞尔德仍然可以排进队史总抢断榜的第六,除了同届的海耶斯之外,榜上其余所有球员都是昂塞尔德的后辈。   换言之,昂塞尔德一度登顶过队史总抢断榜(中途来的海耶斯能最终累积到至今排在奇才队史的数据高度,与他相比昂塞尔德更晚离队有很大关系)。   护筐是昂塞尔德的相对薄弱环节。毕竟他那身高决定了,即使在同时代的NBA都难以算得上是同位置中的顶尖水平。   这使得昂塞尔德无论面对怎样高大的对手,比如四大神兽、瑟蒙德、里德、埃尔文-海耶斯、麦卡杜、斯班瑟-海伍德、西格玛这些每个看起来都比他高大的内线名将,基本上都避免了被对方背转身突破撵进篮下的尴尬场面发生。   有着以上这三大的技术特点,这也招致了昂塞尔德非常适合搭配擅长消化球权的队友——生涯前期搭档厄尔-门罗,生涯中期开始搭档埃尔文-海耶斯。   乍看之下门罗海耶斯很大程度上都是所谓的“球队毒瘤”对吧?可是当他们搭配昂塞尔德,球队围绕这样的核心组合建队,都可以说是一遇风云变化龙,战绩不会差。   另外,有一点别搞错:昂塞尔德在进攻端是在得分、出手、命中这些与进攻终结有关的数据统计不拔尖,以及进攻终结范围很小(比奥尼尔的攻击范围还要小,胖子至少在一些赛季的中距离勾手和抛投也很有一套,甚至湖人时期还能投得进底线中投;碎骨机绝了,离开篮下他就基本上进不了球了,终结手段主要只有上篮/扣篮、勾手/抛投和突破蹭犯规罚球三种),但他的得分效率却不差。   如上图所示,纵观昂塞尔德在NBA的13个赛季,有超出半数的7个赛季其总命中率能够排进当季的联盟前15位;其中7576赛季更是成为了联盟的总命中率之王——当然,他的出手占全队比重并不大,当季的昂塞尔德运动战567中318换来这样的总命中率虽称得上高效,但出手数却只排在全队第六。   考虑到他的身高条件,能有这样的得分效率很不容易。   当然他有一定的跳投功底,但是比例恐怕不高;而且在有了埃尔文-海耶斯这样的内线队友后,他更是懒得出手跳投(作为PF,拥有内线黑洞属性的海耶斯才是拉开空间的那位;至于昂塞尔德,让他在篮下要位接球转身勾个手,或者挡拆接球顺下抛投才是正途——哪怕他勾不进抛不进)。   魔术师回忆自己的菜鸟岁月时就曾提过,他曾撞上昂塞尔德所设下的掩护墙,那感觉简直就像撞上一块岩石。魔术师说当值裁判曾问他是否需要一个20秒短暂停缓一缓,被撞得头昏眼花的他则说别提了,自己必须躺上一天才起得来。   ----------------------   说完了昂塞尔德的优点,那么来说说他的缺点吧。   昂塞尔德的缺点很大程度上是围绕他的进攻端展开的;在防守端,我在前文提过一笔,就是因为个子不够高造成的护筐不够强——这属于先天性缺陷,没法改。   但作为中锋,在那个时代的进攻端不擅长终结这就让人一言难尽了,其中也涉及到了昂塞尔德最大的缺点、也是致命性缺点:在进攻端不能有效地拉开空间。   不能有效地拉开空间为什么是致命伤呢?   1978年,子弹夺冠年的总决赛,子弹与超音速耗着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抢七在超音速主场险胜夺冠;第二年1979年,两家又在总决赛碰头,超音速直落5场就夺冠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子弹赢超音速这么艰难,而反过来超音速却赢得这么容易?   说到底还是因为子弹在进攻端总要面临4打5的尴尬场面——追根溯源,正是因为昂塞尔德在进攻端不能有效地拉开空间,超音速吃一堑长一智,找准了这一点刻意放空昂塞尔德,而肆意地包夹子弹其他球员。除了昂塞尔德持球不用包夹,单防即可,子弹其他场上四人,谁持球就包夹谁。   其实早在1978年总决赛G1——全场比分102:106,超音速4分险胜子弹的比赛中,子弹就暴露了这一缺陷。赛后在子弹更衣室中,埃尔文-海耶斯和鲍勃-丹德里奇就对昂塞尔德开炮了。   丹德里奇首先发难,他意味深长地说了这段话:It’s the same old story,这是(发生过的)同样的老梗了。The other team just leaves Wes alone and double-teams us inside.其他球队只要单防韦斯甚至放空他,再把我们挤在人堆里,对我们进行双人包夹…… If Wes were capable of making those 15-footers, we’d be OK.如果韦斯有能耐制造15英尺的空位,我们都会OK的(答主注:说白了丹德里奇就是嘲讽昂塞尔德没有稳定的中投,拉不开空间)。   说完这段话,更衣室里的所有队友们,都懂丹德里奇是什么意思了。   但是海耶斯接着煽风点火就把事情搞得跟批斗大会似的,朝着扩大化的方向迈进了:Our guards get criticized for not playing defense, our forwards for not scoring, but I never hear a word about our center. 我们的后卫因为没有防守而受到批评,我们的前锋因为没有得分而受到批评,但是我从来没有听到过关于我们中锋的任何话。Mitch Kupchak can shoot. He ought to play more.米奇-库普切克有篮子,(如果从一阵里拿下昂塞尔德而替上库普切克的话)他可以(为了帮助球队)做得更多。   说完这段话,更衣室里的所有队友们,都懂海耶斯和丹德里奇是什么意思了。   于是接下来的G2打完,一看数据单,时任子弹主帅的迪克-莫塔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了:   可是莫塔教练并未发声阻止——重点是回到主场G2,子弹险胜1分赢了下来。   于是G3,头铁的海耶斯和丹德里奇走上了不归路:   子弹又输了,莫塔教练意识到这个苗头不对了……他及时地拨乱反正,再加上昂塞尔德在系列赛关键的G4和G7的表现,最终子弹才艰难地夺得了总冠军,这才暂时压制住了这个苗头。   有关的话题会在这篇回答的故事章5里展开的。   当然,事情最后的结果是好的——从昂塞尔德在去年3月接受大卫-阿尔德里奇的专访中声称,与这帮一起夺得1978年总冠军并且经历1979年再进总决赛却没拿下的老友们大都还保持着联系。鉴于是昂塞尔德单方面的孤证,我就不作详细的展开了。   比如去年菲尔-切尼尔退役球衣的时候,昂塞尔德表示非常自豪。   参见这条CBS的新闻链接:Wes Unseld proud of Phil Chenier ahead of jersey retirement   如果您想问,菲尔-切尼尔是谁啊?   别急,后文我会介绍的。对于读者们普遍陌生的球员,我始终不变的原则是:要么不介绍,要么介绍的话至少给读者们留下一个最基本的印象,不至于看完了还一脸懵逼。   有关韦斯-昂塞尔德的篮球故事很多。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不止拥有球员生涯,也拥有教练生涯、管理层生涯,而且在此之后还有故事。   这一节内容比较多,要分为几个小节进行介绍。   ①中学时代的昂塞尔德   围绕昂塞尔德的身高,其实中学时代就有梗。   众所周知,昂塞尔德的注册身高是6尺7寸(约2.01米,相当于莱纳德的注册身高——题主说的没错)。   但昂塞尔德在1981年退役后,他承认自己的身高始终只到了接近6英尺6寸(不足约1.98米——就是说,只比詹姆斯-哈登的注册身高略微高一点点,又明确没到丹尼-格林的注册身高)。   更不用说入行NBA前还在长身体时的昂塞尔德了。   另外在进入大学之前,昂塞尔德曾经对肯塔基州当地报纸宣称自己的身高有6尺8寸(约2.03米,相当于詹姆斯、安东尼在生涯前期的注册身高)。   所以昂塞尔德的真实身高到底是不是在他退役后表示的始终只到了接近6尺6寸的程度,依然没个准数。穿上鞋,恐怕不会离2米差得太多就是了。   ----------------------   昂塞尔德出生于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至少从公开资料我无法考证到昂塞尔德究竟如何接触篮球。   现在知道的是:在中学时代,昂塞尔德已经成为了校篮球队的明星球员,并带队在高三和高四赛季连续问鼎肯塔基州冠军(我非常肯定昂塞尔德那时候的发型并不是后来在NBA魅力四射的爆炸头,而是类似板寸这种“兵哥头”)。1964年肯塔基州HSAA(=High School All American,中学全美最佳阵容)合影——值得注意的是后排右二布奇-比尔德和后排右一韦斯-昂塞尔德,两人后来在路易斯维尔大学结成内外王牌组合征战各种大学联赛和锦标赛   1964年高中毕业升大学时,昂塞尔德一度无法决定自己到底去哪一所高校就读(从1964年3月开始,直到整个4月基本上都是如此的态度)——他是那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优秀的好好学生,于是很多高校带着篮球奖学金抢着要他。最终昂塞尔德选择本地的路易斯维尔大学,拒绝了肯塔基大学提供的篮球奖学金,路易斯维尔大学对此当然是喜闻乐见。   后来在新世纪初有陆陆续续披露出来,肯塔基名帅、NCAA历史级教练阿道夫-鲁普(Adolph Rupp)非常钟意昂塞尔德,曾三番五次地试图对他进行招募。1964年4月8日的报纸就刊载了鲁普教练对昂塞尔德的情有独钟,甚至到了力排众议的程度,这等于公开了鲁普教练对昂塞尔德的招募——细心的读者一定发现了这张报纸上对昂塞尔德的措辞带有强烈的种族主义歧视,看好,这就是昂塞尔德拒绝肯塔基的关键   新闻截图中写到的Westley Unseld(韦斯利-昂塞尔德)就是后来的Wes Unseld(韦斯-昂塞尔德),这是昂塞尔德在本名Westley Sissel Unseld去了中间名Sissel(西塞尔)后的场上姓名,在他入行NBA之前采用,就和乔丹在入行NBA之前采用的是Mike Jordan而不是后来的Michael Jordan道理共通。关于昂塞尔德姓名具体的内容我会在后文中更详细地展开。   第二次被披露出来的招募仅仅到了半个月后,要知道这可是发生在消息闭塞的时代里,由此可见鲁普教练对昂塞尔德迟迟不决定有多么心急如焚。当地时间1964年4月17日肯塔基主帅、NCAA历史级教练阿道夫-鲁普携肯塔基大学运动员主管登门拜访昂塞尔德——显然至少肯塔基校方是非常欢迎昂塞尔德入学肯塔基的,可惜最后因故昂塞尔德未能成行,不过这些前尘往事都无损于昂塞尔德后来在NBA的伟大   后来根据肯塔基大学出身的莱利(嗯,帕特-莱利是鲁普教练的高徒)承认,当时肯塔基大学内部有不止一股种族主义势力在排斥昂塞尔德,更有甚者还给昂塞尔德源源不断地寄去了人身安全恐吓信。   在这样的背景下,昂塞尔德就读本地的传统篮球名校路易斯维尔大学的选择可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②大学时代的昂塞尔德   大一赛季在二队,昂塞尔德在14场比赛中场均贡献35.8分23.6板的数据,顺理成章地晋升到一队。   昂塞尔德的大二赛季始终都在适应比二队更强的竞争压力,所以反而是大学四季中发挥得最不理想的一季,场均只以52.1%的运动战命中率和63.4%的罚球命中率砍下双19(19.9分19.4板),当然,他成为了密苏里河流域联盟(Missouri Valley Conference,隶属于中西大区)的篮板王。   路易斯维尔大学在新人昂塞尔德的加入后并未马上就爆发出来成为小联盟密苏里河流域联盟的新贵,只收获了联盟内8胜6负排名第四(总战绩16胜10负)的战绩,无缘NCAA锦标赛,只好转而征战NIT锦标赛。但是路易斯维尔大学首轮就被波士顿大学刷下来(全场比分90:96),结束了赛季。大学时代的昂塞尔德正在球馆里练球   大学打满四个赛季而论,一般来说大一是大学生闲暇时间最多的时光,昂塞尔德也是如此,在闲暇时间昂塞尔德不仅时常出现在野球场,也由此而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比如黑人民权运动,这就涉及到昂塞尔德与佩里-华莱士的往事了),为将来终身参与基础教育生活打下良好的习惯基础。   当时的SEC不似其他三大分区,旗下的大学院校是没有黑人球员参加NCAA比赛的;而佩里-华莱士于6667赛季作为大一新生参加校篮球队的二队,成为SEC历史上第一位黑人球员,此事件影响深远,永远地改变了NCAA男篮的格局。6667赛季,佩里-华莱士(图中左一)参加范德堡大学校篮球队二队,此事件影响深远,永远地改变了NCAA男篮的格局——上图拍摄自6667赛季期间,是华莱士与他在二队的白人队友们的合影   ----------------------   大三赛季(6768赛季),昂塞尔德开始显露出带队方面的才能——他带领路易斯维尔大学以密苏里河流域联盟一号种子的身份打进暌违两年之久的NCAA一级锦标赛。当然,他以场均19.0板卫冕了小联盟篮板王。   具体来说,当季的路易斯维尔大学才是昂塞尔德在校期间整体实力最强的时候,同时也是球员梯队最完善的赛季。他们以密苏里河流域联盟内12胜2负(总战绩23胜5负)的姿态成为该联盟的常规赛第一。   众所周知那时的NCAA各个小联盟的常规赛第一是作为NCAA锦标赛的各大分区的一号种子参加的,所以路易斯维尔大学中西大区首轮轮空。然而他们在以逸待劳的情况下爆冷输给了南卫理公会大学,倒在了中西大区半决赛。   (说白了和首轮出局的一轮游没啥本质区别)   这场比赛路易斯维尔大学上半场打得顺风顺水,然而下半场却被南卫理公会大学依靠防守拖住了攻势,进攻效率下降至低点;此后南卫理工大学依靠老道的后卫丹尼-霍曼的带领下一举反超比分,最终路易斯维尔大学只以2分惜败。   比赛数据可参见:Southern Methodist vs. Louisville Box Score, March 17, 1967 | College Basketball at Sports-Reference.com   这场比赛,后场的大四学长戴夫-吉尔伯特(Dave Gilbert)与大二学弟布奇-比尔德领衔的后卫线在进攻方面明显疲软,辜负了大二学弟杰里-金(Jerry King)领头的前场队友们整体在进攻端的良好状态。   在决定当季中西大区三四名的比赛中,路易斯维尔大学再次爆冷以2分输给了堪萨斯大学,由此只取得第四。这场比赛堪萨斯的王牌乔乔-怀特(就是后来在70年代为凯尔特人拿下两冠的夺冠功勋,论功劳仅仅次于内外核心组合约翰-哈弗里切克与戴夫-考恩斯)打爆路易斯维尔的后卫线,一举成名。   比赛数据可参见:Louisville vs. Kansas Box Score, March 18, 1967 | College Basketball at Sports-Reference.com   当然这场比赛没啥可说的,内外王牌昂塞尔德和比尔德的发挥都低于他们平时的水平。   大三赛季的最后,昂塞尔德大学生涯首次入选全美最佳阵容第一队(Consensus All American first-team),也算是聊表一轮游的安慰了,但锦标赛打完并不意味着昂塞尔德的大三赛季全部打完了,反而昂塞尔德的大三忙得很,他代表美国男篮先后参加了两项赛事:   位于加拿大温尼伯举办的泛美运动会和位于日本东京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数据均不可考),均获得金牌。   ----------------------   1967年,拿到两项赛事金牌的昂塞尔德堪称满载而归,在过了几个月后,12月NCAA常规赛开打,他的大四赛季拉开了序幕。   6768赛季的昂塞尔德虽然场均贡献的篮板降到了三季以来的新低,只有18.3板(别忘了前一季可是场均19.0板);但是一来,他的场均得分却来到了新高的23.0分,二来,他还是取得了密苏里河流域联盟的篮板王,就此成就了大学生涯篮板王三连庄。   另一方面,球队虽然随着戴夫-吉尔伯特的毕业和弗雷德-霍尔顿的因伤缺勤而削弱了整体战力(*),但好在风水轮流转新人换旧人,本赛季的球队外部形势变成了布拉德利大学和辛辛那提大学争联盟第二,由此路易斯维尔大学还是坐稳了密苏里河流域的联盟第一,保住了NCAA锦标赛一号种子的地位。   *这就是为什么昂塞尔德的场均得分一下子暴涨了那么多,比尔德的总命中率一下子下滑了那么多——不完全是因为昂塞尔德的大幅度涨球(他的体重增加了10磅),也是出于整体战力的削弱迫使昂塞尔德和比尔德在进攻端必须加倍输出才能尽量维持住表面上的整体战力没有大幅下降,但就算常规赛没有暴露问题,比赛难度更大而且场次更少的锦标赛也会暴露。   不过1968年路易斯维尔大学的锦标赛之旅由于昂塞尔德要和对面一位未来在NBA有着亦敌亦友关系的球员交手,而且涉及到1968年NBA选秀大会,故斟酌之下我决定移到下一节再讲。   于是这里只谈论昂塞尔德在大学最后的结果:在球队连续第二年锦标赛中倒在西联盟半决赛的情况下,昂塞尔德还是连续第二年入选了全美一阵。   昂塞尔德在学业上并无问题(事实上像麦卡杜那样的学渣反而不占名人堂级球员的多数),从路易斯维尔大学顺利毕业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昂塞尔德这次不再迟疑,早早就决定参加选秀。   然而昂塞尔德的优秀使得问题还是没有避免:他被NBA的巴尔的摩子弹(Baltimore Bullets)和ABA的肯塔基上校(Kentucky Colonels)——当时北美两大互相竞争的顶级职篮联赛同时选中,那么昂塞尔德会做出什么选择?   虽然比尔德当时是路大的明星后卫,但我对此人的印象不是很好——作为小昂塞尔德一个年级的学弟,他在场上的输出是很典型的常规赛威武、锦标赛萎靡,对昂塞尔德的助力起伏很大。纵观昂塞尔德的NCAA生涯,大三大四凭着连续与比尔德带队夺得一号种子的顺位参加NCAA锦标赛,却换来四战三负、从没有晋级过的尴尬战绩,比尔德对此要负很大的责任。   当然,我很清楚,布奇-比尔德的实力足够他荣膺路易斯维尔大学校史上最伟大的十位球员之一了——比如评判美国大学篮球的权威霉体体育新闻就把他列为校史十大之一,参见链接:10 greatest Louisville basketball players of all time   最后,他的NBA球员生涯总体上中规中矩,却比昂塞尔德更早地夺得总冠军戒指——他是1975年总冠军球队勇士的一员。换句话说,在那个系列赛上,比尔德和昂塞尔德作为对手碰面了。最终他所在的勇士以横扫的方式残忍地干掉了昂塞尔德所在的子弹,爆出了上世纪70年代NBA总决赛最大的冷门(开个或许成真的玩笑:以上世纪NBA的整体社会风气和昂塞尔德的性格,昂塞尔德就此与比尔德断绝来往……)。勇士时期的布奇-比尔德   此外,他在NBA还有教练生涯——比如他做过尼克斯的助教,可能手把手地指导过鲍勃-麦卡杜、斯班瑟-海伍德、迈克尔-雷-理查德森、保罗-韦斯特法尔、兰迪-史密斯、莫里斯-卢卡斯、比尔-卡特莱特这些明星球员,先后接触过威利斯-里德、雷德-霍尔兹曼两位主帅。9495赛季执教篮网时的布奇-比尔德   他也在9495赛季和9596赛季执教过篮网,后来在骑士作为勒布朗-詹姆斯的NBA生涯第一任主帅的保罗-塞拉斯,这时候是比尔德教练的助教。当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他在篮网的执教战绩很惨淡,两季均只打出了30胜,无缘季后赛——光是这一点,网管就有充足的理由开掉他了。保罗-塞拉斯(图左)与布奇-比尔德(图中)在篮网教练组   再次把话题说回昂塞尔德。   纵观昂塞尔德的大学生涯,他贡献出了场均20.6分18.9板,运动战命中率达到可观的55.8%,罚球命中率为65.1%,可以说都为入行NBA后的表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31号球衣被路易斯维尔红雀退役。   值得一提的是,昂塞尔德是派克-希克曼(Peck Hickman,执教时间:4445赛季~6667赛季)招募进路易斯维尔大学包括带进NIT锦标赛的,却是约翰-德罗莫(John Dromo,执教时间:6768赛季~7071赛季,因心脏病而无法继续执教最后20场比赛,提前退休)带进NCAA锦标赛的。   两位教练是路易斯维尔大学校史上的前两任主帅,由于德罗莫担任希克曼的助教长达17年,因此两人的战术体系可谓一脉相承。身着路易斯维尔红雀球衣的昂塞尔德彩色肖像照,难得一见   众所周知,昂塞尔德的外号叫做「碎骨机」。   这个外号,听起来让对手们闻风丧胆,球迷们初见也会自然而然地妖魔化了昂塞尔德。   那么,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呢?   第二、关于昂塞尔德「碎骨机」的来源有两种可能。   可能①:最初可见于从前英文官网对昂塞尔德的简介(这篇文章甚至整个栏目早就被英文官网删掉了)。As a player, Wes Unseld seemed to have been chiseled from a block of granite,with a stoic demeanor and an iron resolve to win. A 6-foot-7 bull of a center, he forged his reputation on relentless rebounding, bone-jarring picks, and laser-beam outlet passes. He did all the unspectacular things that led to glamorous victories. He was the league's MVP and Rookie of the Year in 1968-69 and a five-time NBA All-Star who captained the Baltimore and Washington Bullets to four NBA Finals appearances in the 1970s and to a championship in 1977-78.   问题的关键就出在对于「bone-jarring picks」的翻译上。   众所周知,早期(90年代~00年代前几年)国人对于英语专有名词或者专业语句的翻译非常不正规。可能同一篇篮球的英语原文,翻译出至少5种版本流行在网络上。   因此对于后来考据型球迷翻老文章造成了麻烦,得绕个弯子才看得明白(我在参考这些文章的时候就是这样)。   比如昂塞尔德的简介,我放一篇2005年新浪编辑写的科普文(有对有错):韦斯・昂塞尔德,另类中锋(图)   仔细看,按百分比来算,您能看得懂这篇文章的多少?   同样是昂塞尔德的简介,同样是新浪编辑写的科普文,同样文章有对有错,我再放一篇2011年的文章:名人堂故事之决不妥协:碎骨机!双料MVP比肩大帅   再仔细看,按百分比来算,您能看得懂这篇文章的多少?是不是感觉好多了?   可能②:「碎骨机」一说最初可见于台湾百科类网页对于昂塞尔德的介绍。   比如从前的虎扑篮球百科对于昂塞尔德的介绍就参考过台湾百科类网页(如台湾版维基百科)。   这还不算夸张,夸张的要数某版NBA中文官网,与其说是参考不如说更像是在X稿(这套路为什么感觉有丶熟悉):   台湾版百科类网页对于昂塞尔德的介绍:韋斯·昂塞爾德   某版NBA中文官网对于昂塞尔德的介绍:NBA五十大巨星之昂塞尔德--蓝领国王   像不像在“欺负”国内球迷?   移风易俗,直接启用港台版的翻译,也是早期国人对于英语专有名词或者专业语句的翻译的一种常见方法。翻译方法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有的只是时代的限制;但是在2010年代都快翻篇了的当下,还敢于这么做,那么我只能遗憾地表示:还有比非蠢即坏更适合的评价嘛。   好吧这不是本篇回答的重点,重点是——那么问题来了,昂塞尔德真正的官方外号是什么?   但是我在查找其他英语网站之后,发现The Wide U的说法似乎并无旁证支持……   因为平时生活中,其他人一般都叫他的本名Westley(韦斯利),而不是叫他在球场上的名字Wes(韦斯);喊他Wes的其实都喊的是Westley的简称,于是久而久之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以至于当昂塞尔德比赛的解说也这么叫的时候,论知名度,Wes Unseld比Westley Unseld更常见。   当然,您要是喜欢或者习惯了,叫他碎骨机还是叫他韦斯(反正都很特别),都没毛病;此处仅用于考证,还一个事实真相罢了。毕竟「碎骨机」这个外号确实很适合昂塞尔德,我就这么说习惯了——韦斯-昂塞尔德,外号「碎骨机」。   与故事章1相同,故事章3这一节也分成几个小节来写,以便于阅读。   ①1968届的超级新人昂塞尔德横空出世   1968年选秀大会上,三名内线垄断了三甲:来自休斯顿大学的埃尔文-海耶斯被圣迭戈火箭委以状元秀,来自路易斯维尔大学的韦斯-昂塞尔德被巴尔的摩子弹委以榜眼秀,来自基尔福特学院的鲍勃-考夫曼被西雅图超音速委以探花秀——如后来的事实所知,以上三家全部或主动或被动地改换了门庭,现在这三支球队分别叫做休斯顿火箭、华盛顿奇才和俄克拉荷马城雷霆。   按照佛教中的说法叫做【各有各的机缘】,那无神论者说的更直接:千言万语化成一个【唉】。   这不是我们的重点,重点放在状元秀海耶斯和榜眼秀、本问题的主人公昂塞尔德上——两人的交手历史可以追溯到NCAA一级锦标赛中:   话说6768赛季正值两人的大四赛季,两人各自所在的大学同属于NCAA一级锦标赛的中西联盟。   然而,整体硬实力的差距(*)与征战锦标赛积累的经验差距导致昂塞尔德所在的路易斯维尔大学被海耶斯所在的休斯顿大学以16分的大分差吊打淘汰。   这场比赛的更多数据可见于:Louisville vs. Houston Box Score, March 15, 1968 | College Basketball at Sports-Reference.com   *双方整体硬实力的差距有两点就足以证实:   其一、昂塞尔德的强力队友只有布奇-比尔德一人,而海耶斯的强力队友有唐-切尼和西奥迪斯-李两人,双方面临的压力本身就是有差距的,由此直接影响到了临场发挥。   其二、1968年的休斯顿大学可是一路下克上打进了Final Four,是成色十足的黑马球队,直到全国半决赛遇上了在NCAA建立王朝的UCLA才被打回原形,遭到淘汰。   再加上比尔德素来有关键战役发挥巨坑的传统,本场也不例外(作为外线王牌,运动战出手最多的23投却换来不到四成的运动战命中率,被休斯顿大学的外线王牌唐-切尼在攻防两端都打爆了)……就算内线王牌对位,昂塞尔德对战海耶斯做到了不落下风(也仅仅是不落下风),路易斯维尔大学怎么赢?   另一场决定当季路易斯维尔大学最终高度的西南大区三四名决赛中,昂塞尔德爆砍25分19板8助的准三双(其中25分是双方最高)带领路易斯维尔大学30分吊打堪萨斯州立大学。   就此两战奠定昂塞尔德在1968年被NBA和ABA选中属实正常,而他选择最终选择以NBA榜眼秀的身份驾临巴尔的摩子弹,其实也是很正常的选择   ——关于子弹崛起的历史,我在评价沃尔特-弗雷泽的回答(跳转链接:如何评价「侠盗」沃尔特·弗雷泽,他有哪些特点和轶事?)中有写过,鉴于有人没看过而且本问题的主人公是这辈子都为子弹/奇才效力的昂塞尔德,那么我在此就更为细致地阐述一遍。   子弹是通过选秀来崛起的,简单来说分为四个步骤(说得再详细就演变成讲子弹队史了):   (1)在1963年选秀大会上,动用第二轮第2位(总第10位)摘下格斯-约翰逊(Gus Johnson,F);   接下来的6364赛季子弹齐心合力只打出了31胜49负,位列西部第四(西部一共就五家),无缘季后赛(当季的季后赛赛制是东西部各取常规赛战绩前三进入季后赛)。   可惜之前摘下格斯-约翰逊的总经理在1963年休赛季走人了;新上任的这位虽然没有改变前任以选秀构建强队崛起的建队方针,可选秀眼光不咋地,于是在浪费了子弹连续三年的好顺位后在1965年休赛季被炒了。   (2)在1966年选秀大会上上,动用首轮第5位摘下杰克-马林(Jack Marin,SF);   接下来的6667赛季子弹由于从西部搬到东部+频繁换帅只打出了20胜61负,位列东部垫底(东部一共就五家),于是在无缘季后赛的基础上得到了榜眼秀(抛硬币输给了活塞),于是出现了第三步。   (3)在1967年选秀大会上,动用榜眼签摘下厄尔-门罗(Earl Monroe,G);   虽然状元秀吉姆-沃克算不上水货但论成就哪里比得上珍珠门罗,所以某种程度上抛硬币输了的子弹算是因祸得福。   然而,珍珠门罗伟大归伟大,却不是能立马让子弹咸鱼翻身那个关键,把之前已集结在球队中的这些天赋球员凝聚起来的球队领袖。   因此仅仅打出36胜46负的子弹再次位列东部垫底(东部扩充成六家了),无缘季后赛。于是子弹还需要选秀建队的第四步——显然,他们缺一名中锋屏障,与格斯-约翰逊搭档内线;而既然1968年选秀大会有足够多的潜力内线,那么抛硬币输赢就无所谓了。   (4)在1968年选秀大会上,动用榜眼签摘下韦斯-昂塞尔德(Wes Unseld,C)。   没想到抛硬币还真的输了(*),不过子弹还是选到了他们心仪的中锋屏障并最终证实,开启了队史最辉煌的韦斯-昂塞尔德时代(1968~1981)。   *不清楚这次具体是谁代表子弹抛硬币输了,而且动用榜眼秀摘下昂塞尔德的功劳归谁也不清楚。   自从在选秀大会上选中珍珠门罗的前任管理层巴蒂-珍妮特(Buddy Jeannette)最早在1968年1月表达出离队意图(为了在1969年加盟ABA的匹兹堡秃鹰,当时新锐的ABA对NBA的冲击很大)之后,子弹管理层在1968年~19670年之间的具体划分很混乱,难以考证清楚。   子弹当时是有可能囧到老板们亲自出马抗下管理层的重担的。想知道当时的管理层要做些什么、身兼当代NBA球队高层哪些部门的职务,具体可以参考一下红衣主教奥尔巴赫的回忆。   如此健康还富有未来的球队阵容构成,此时还不是ABA豪门才只不过建队第一季的准新军肯塔基上校,拿什么来比?   虽然真正的、那个时代的运动员可能不会讲究这么多、患有选择困难症,但当摆在面前的两个选择差距过于明显的时候,到底怎么选恐怕不用考虑太多就会有答案。   ----------------------   昂塞尔德是天赋异禀的球队领袖,把先前在子弹内部集结起来的天赋球员凝聚成一个整体。   在接下来的6869赛季,子弹打出了57胜25负的联盟第一战绩,比前一季多赢了21场球,球队面貌焕然一新。   吉恩-舒教练治下的6869赛季子弹常规轮换,是极其重视先发五虎的典型上世纪球队。   先发:   F 格斯-约翰逊,出战49场场均出战34.1分钟(*);   C 韦斯-昂塞尔德,出战82场(全勤)场均出战36.2分钟。   *当季的格斯-约翰逊经历大伤赛季——出战到当地时间1969年2月5日受伤,赛季报销,此后的剩余赛季,其位置被雷-斯科特/莱罗伊-埃利斯两人轮流顶替。他的场均出战34.1分钟并不准确,但考虑到有足足20场比赛的出战时间已经轶失,故没有考证他前48场相对健康上场的比赛场均出战时间是多少。   而且当季的大伤堪称格斯-约翰逊的生涯分水岭,在此之后球迷们很难再见到格斯-约翰逊动辄来个技惊四座补扣的身影了(当然,标志性的长途奔袭仍然是每个赛季都还能看得到的保留节目,只是袭筐的强度不比从前)。7071赛季的格斯-约翰逊——由于时代对医疗条件的限制,这时候的约翰逊已经因为运动能力的下滑而生涯不可避免地也在走下坡路了   PF 埃德-曼宁,出战63场长均出战11.5分钟。   给球员们以【巴尔的摩在韦斯-昂塞尔德的带领下咸鱼翻身】这样的观感,这就是为什么昂塞尔德在赛季过半时入选了全明星(东部替补C,登场亮相了14分钟)。   现在明白了吧?昂塞尔德荣获当季常规赛MVP的两大篮球意义上的原因:一是篮板,二是带队。   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的NBA历史学家眼中,当季的昂塞尔德时常会被形容成是这支子弹崛起的关键人物——但凡写到这段队史的时候,经常就会看到当季的昂塞尔德被形容成类似“the keystone of a championship team”(这支冠军球队的关键人物),都是溢美之词,很少有看到过类似中文论坛对待当季的昂塞尔德荣获荣誉常见的“很水”“奇怪的选择”这类明显带有贬低意味的字眼。   所以,在考证之后就会发现:新秀季的昂塞尔德包揽了ROY和MVP两大硬荣誉并成为了全明星、入选了一阵,复刻了1960年时新秀季的张伯伦盛景,每个奖项由昂塞尔德荣获并无不妥——正确的舆论应该把这样的景象归结于时代局限性上。   毕竟无论是球员作为评委投票选出还是霉体作为评委投票选出,都有其优劣势,我认为是各有千秋。只是作为人类制定的规则并非客观天然存在,时间一久,弊端往往会越来越显露——这是普遍规律,拉长时间线一看,大都符合。人类能做的,只有不断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途径去完善它。   成语【不破不立】在这个语境下正确的内涵是:目的都是【立】,但【破】的方式途径却可以千变万化,再万中选一。   最后,想了解更多关于巴尔的摩子弹(前后两支都有)队史的,可以参考以下网页(全英文):Baltimore Bullets(1944-1954)Baltimore Bullets(1963-1973)   这两个网页按照赛季把两支巴尔的摩子弹都写得很清楚了——如你所见,两支巴尔的摩子弹是完全不同、不能划归到同一队史的球队。   ----------------------   6869赛季凭借率领子弹打出57胜的联盟第一战绩(也是当时的队史最佳战绩),吉恩-舒教练被评为COY。   其治下的子弹向来擅长打作风鲜明的小球——这不仅仅是因为之前两季长期处在打不进季后赛的鱼腩期间子弹缺乏整体作战能力时适合这么打,也符合子弹整体上高度偏矮的阵容特色,更符合当季的子弹变成一支季后赛新贵的建队阶段性目标。几年前接受采访时的凯文-洛赫里(图中)和雷-斯科特(图右)   至于说这支子弹的小球作风鲜明,以6869赛季为例:   具体是怎么做到的?   有着前者这个特点,主要靠的门罗与昂塞尔德一外一内的双发动机、格斯-约翰逊的全场奔袭以及杰克-马林和洛赫里快速落位找空位的跳投;有着后者这个特点,主要靠的是昂塞尔德往篮下一杵相当于两个人的占地面积以及格斯-约翰逊和杰克-马林的翼侧扫荡。   说白了,昂塞尔德和门罗都有打快速转换的打球特点共同点(只是方式不同而已),而其他队友就负责接到他们传出去的「炮弹」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放进篮筐。   正值退役季的比尔-拉塞尔为什么看好尼克斯和子弹的发展前景并由此突发感慨:   我们的确在老去,但费城人也绝不会成为我们的掘墓人,我从纽约和巴尔的摩听到了真正可怕的“咚咚”敲门声,有新人渴望要取代我们。   怕是因为看到他们打球,身兼主帅从而能够冷眼旁观、洞悉全联盟动向的拉塞尔会自然而然地联想起从前库西和海因索恩还在时凯尔特人打球的样子——尼克斯的铁血防守和子弹的小球,可以认为这两支球队各学了从前凯尔特人两大打球特点中的一个。   却不成想,两支球队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发展成了不共戴天的累世宿敌!   ----------------------   舒教练执教子弹的7个赛季,虽然重视因材施教并且pace的总体趋势是数字越来越小、打得越来越慢,但他的心中其实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将小球理念变现和以防守为立队根基的执教理念。   所以接下来他率领的76人就像一支翻版的子弹一样,进攻套路本质上都打得差不多(注重转换而非阵地),顶多就是换汤不换药地从进攻端突出后卫(珍珠门罗)持球、锋线无球变成突出锋线持球(J博士欧文)、后卫无球。   他治下的球队总是常规赛战绩出色(*)但季后赛虎头蛇尾——昂塞尔德时代期间前两次以系列赛被横扫收尾以及连续四年季后赛与尼克斯交手输了三次(唯一赢了尼克斯的1971年却遭到雄鹿总决赛横扫,还是逃不过系列赛被横扫收尾),都在舒教练执教球队期间发生。   这四年我都在弗雷泽的回答和讨论NBA历史最强二当家的回答(跳转链接:NBA 历史上总决赛表现最好的二当家是谁?)中写到过,于是这里就选择一笔带过了。   *纵观子弹/奇才队史迄今为止的5次达到至少50胜赛季,舒教练治下的子弹就占了其中3次,包括6869赛季的57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队史数一数二的牛逼战绩;然而,常规赛牛逼季后赛却始终无法更进一步,1969年首轮被尼克斯横扫也就罢了,1971年好不容易打进总决赛却遇上NBA季后赛历史上不多见的总决赛横扫,之后两年连续被尼克斯淘汰更是显得这支球队在舒教练的率领下自1971年起就一蹶不振。   于是乎,在1973年休赛季,子弹管理层炒掉了这位其实至少在技战术指导方面挺不错的主帅,换成了KC-琼斯(K.C. Jones)。不知道是不是故意,执教子弹时的KC-琼斯曾经也和球队王牌昂塞尔德一样,留了一头70年代流行发型——爆炸头   在吉恩-舒任内,如果他还有什么是给后任的琼斯教练留下的话,那么必然是在前一年1972年休赛季的“天上掉馅饼”——火管(*)出乎意料地交易了1968届双杰之中素有大E之称的埃尔文-海耶斯(Elvin Hayes),子弹付出的代价仅仅是杰克-马林。这则交易至今都被普遍认为是队史最佳交易/队史最重要的交易/队史最伟大的交易。子弹选择用杰克-马林交易的原因很简单:马林刚刚打完了生涯最好的一季7172赛季,这样的筹码足够吸引火箭进行铤而走险的止损操作   自从这则交易发生以来,大家(尤其是主队球迷以及球队的专栏作家们)都用各种褒义向的形容词最高级来描述这则交易以及它对队史发展的重要性。比如下文这篇刊载于SB nation旗下网站的文章,从标题就看得出来文章主要写什么:Jack Marin For Elvin Hayes: Remembering The Franchise's Best Trade Ever   ----------------------   最后作为故事章3的收尾,稍微说一下前文所述6869赛季的那支常规赛第一的子弹常规轮换是怎么离开球队的吧。   在评价弗雷泽的回答里,我已经考据过了厄尔-门罗离队的原因:与球队大老板阿比-波林互有嫌隙,在1971年休赛季的尾声被交易到了宿敌尼克斯;退役之后厄尔-门罗与阿比-波林已经冰释前嫌——由此在2009年波林老头去世后他的家人才邀请门罗参加他的葬礼   前文也已经交代过了杰克-马林离队的原因:1972年休赛季作为球队得到埃尔文-海耶斯的筹码;   与洛赫里相似的是前文中提到的格斯-约翰逊,他也是源自6869赛季的伤病,只是他的离队时间比较特别——发生在1972年首轮期间(G5打完子弹就不让约翰逊打G6了,G6举行的前一天约翰逊被贱卖到了太阳,仅仅换取了一个第2轮选秀权),不得不说子弹选这个时间点操作就很不地道了,这是「杀人还要诛心」啊(*);   韦斯-昂塞尔德不用多说,在子弹经历了整个NBA球员生涯;   雷-斯科特在打完两季第六人之后,被子弹送到了1970年扩张选秀(被勇敢者选中),由此对NBA感到失望彻底离开了NBA,转投ABA的弗吉尼亚绅士(**);   与斯科特境况相同同样被子弹送到1970年扩张选秀(被开拓者选中)的是莱罗伊-埃利斯,不过与雷-斯科特不同的是他选择去波特兰报道,由此成为开拓者队史最早的一批球员之一;   约翰-巴恩希尔和埃德-曼宁在1969年季后赛打完后最终都去ABA球队报道了,可说是殊途同归,区别是巴恩希尔成为了1970年ABA总冠军球队印第安纳步行者的一员,而老曼宁还当了弹管交易的炮灰,为子弹作出了贡献后再跌跌撞撞在NBA流浪了两年才去了ABA。老曼宁(图右)是后来1988年状元秀丹尼-曼宁的父亲——值得一提的是,丹尼-曼宁在退役后子承父业,也成为了篮球教练   *很震惊吧?事实上NBA一直允许球队在任意时间点交易球员。   只是在交易截止日后,如果发生交易,一方球队的交易目标对象不是球员而是纯粹是选秀权的话,那么只有被交易的球员不得参加当季的季后赛。   那么问题来了,1972年格斯-约翰逊和子弹到底结下了什么仇什么怨,导致了此事件的发生?   根本问题与洛赫里类似,还是伤病——自从6869赛季的膝伤引发赛季报销,导致当季常规赛战绩联盟第一的子弹在1969年东半决被尼克斯横扫后,格斯-约翰逊的运动能力就开始巅峰已过。   虽然第三年1971年东决子弹抢七艰难打败宿敌尼克斯晋级总决赛,但系列赛除了在G7重伤了外线王牌厄尔-门罗之外,凯文-洛赫里也带伤作战(G3没有出战,G4只打了一分钟,等于没打——这相当于缺席了两场),而缺勤最严重的还是约翰逊(仅仅出战了G6和G7);而在1971年总决赛上,约翰逊都只是以替补的身份出战了G2和G4。这给了弹管产生了【这支球队还需要这样不健康的格斯嘛?】的动摇心理(其实不必为格斯-约翰逊不值,大约四十年后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马努-吉诺比利和刺管身上,只是马努在马刺的结局要比约翰逊好得多罢了)。   弹管在1971年选秀大会上选了三名球员,其中两个是主打PF这个位置的,其用意不言而喻;但他们最终还是选择继续观察一个赛季再做定夺,然而约翰逊仅仅出战了39场常规赛……事已至此,这就由不得约翰逊了,于是交易发生了。   不过子弹最终还是没亏待他——得知他罹患脑癌将要不久于人世,子弹在当地时间1986年12月13日主场输给凯尔特人的比赛中(当天是格斯-约翰逊的48岁生日,可是子弹也在当天打背靠背第二天,可想而知并非最好状态)退役了他的25号子弹球衣;1987年4月29日,格斯-约翰逊病逝。   作为“万恶的资本家”,阿比-波林倒是对格斯-约翰逊的评价很高:I first saw Gus on television...I had never seen a player dominate a game so.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格斯的情形……我从未见过一位球员如此这般地统治一场比赛。Gus was the Dr. J of his time and anyone that ever had the privilege to see him play will never forget what a great basketball player Gus Johson was.格斯是他那个时代的J博士,任何有幸看过他打球的人都不会忘记格斯-约翰逊曾是一位多么伟大的篮球运动员。退役之后格斯-约翰逊与阿比-波林在生前就已经冰释前嫌   根本原因知道了(伤病已经让格斯-约翰逊的状态积重难返),可我还是没有考据到子弹非要选在季后赛期间交易格斯-约翰逊的直接原因。   ----------------------   **管理职业球队而论,弗吉尼亚绅士实为北美职篮历史上的著名作死球队。1969年其前身奥克兰橡树夺得总冠军的当年休赛季非要离开风水宝地奥克兰赶去华盛顿折腾一波,结果被赶出了首都,去到了弗吉尼亚,由此和正想着离开巴尔的摩赶去华盛顿的子弹产生过节。   诸位读者要是多这段产生的兴趣的话,大可自己翻墙参阅,权当做过程有不♂可♂描♂述♂的情节被答主省去了吧。   延续上一章内容。刚刚在华盛顿结成不久的超级内线组合——埃尔文-海耶斯和韦斯-昂塞尔德坐在更衣室的板凳上合影,众所周知,两人曾是交手多年的内线好手,但有趣而且不为人知的是,根据常年的跟队记者透露,他们在场外互相不喜欢对方甚至鄙视对方,可他们在场上却配合默契而且对球队贡献颇丰   前文说到,1972年休赛季埃尔文-海耶斯被交易到子弹。   但是至少在吉恩-舒有机会执教海耶斯的7273赛季,虽然球队拿下了52胜,海耶斯与球队的磨合恐怕并没有趋向完美——别忘了,海耶斯和昂塞尔德最大的带队区别是海耶斯是个进攻大神,带队在进攻方面也是一样,进攻效率位列联盟前列,但在防守方面他是直到子弹时期才展现出明显进步的;而昂塞尔德是个防守大神,带队在防守方面也一样,防守效率位列联盟前列,但在进攻方面他带队的子弹常年位居联盟靠后位置(对,哪怕球队主打小球,哪怕昂塞尔德的队友们大都更擅长进攻而非防守)。   那么海耶斯什么时候才开始与球队磨合趋向完美呢?7475赛季。   这一时期(7273赛季~7879赛季)虽然球队的精神支柱仍然没变,还是昂塞尔德;但球队的门面和招牌却不再是昂塞尔德,而是海耶斯了。   所以某种程度上,当子弹打得好的时候,霉体首先会提到昂塞尔德的名字,因为昂塞尔德就算不想理睬霉体了他也不怎么说话,霉体苛责他了他一般也不回应;当子弹打得不好的时候,霉体首先会问责的就是海耶斯了,因为这位老哥的蜜汁自尊心强,向来与霉体的关系处得不太好,却备受球员们的欢迎。   所以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为什么昂塞尔德与海耶斯在荣誉上差得越来越远——不是他们的实力真的差得越来越远,而是作为同属于一支球队的王牌内线搭档,自然而然就会受到周围人不断地比出一个高下,对这些喜欢拿他们比较的周围人来说,您无论扔过去或褒或贬的评价,昂塞尔德都不鸟你,海耶斯却基本上都至少会给反应,时间一长,您更喜欢哪一个?海耶斯(图左)与昂塞尔德身披写有他们名字而非姓氏的球衣   比如2009年ESPN旗下网站刊载的这篇文章,就透露了两人相处的颇多细节:Elvin Hayes versus Wes Unseld   其中提到大E作为尬聊高手的一面——有一个段子是这样的。   1979年休赛季,由大老板波林老头牵头,子弹成为NBA历史上第一支来中国打NBA海外赛的球队。期间波林老头组织球员和他们的家人一起乘坐巴士观光游览长城,埃尔文-海耶斯却带头不想去,在他的带领下,队友戴夫-科尔津也表示不想去。   海耶斯不想去以及带领队友不想去也就罢了,可是他这个拒绝方式……如果有读者粉他或者对他有兴趣了解的话,不妨来看一下。   先是波林老头出马,问海耶斯是否要同行,海耶斯回答道:I've seen a big wall before, Mr. Pollin.我以前已经看到过一堵大墙了,波林先生(答主注:众所周知,长城的英语叫做The Great Wall,海耶斯的言下之意就是告诉波林老头:「大墙」谁没见过,不就是形容词从big换成great嘛?老头你唬谁呢)。   再是昂塞尔德出马,告诉海耶斯长城是人类在外太空唯一能用肉眼看到的人类建造的建筑结构(答主注:昂塞尔德为了给海耶斯安利长城真是拼了,连小学生科普都用上了)。然而海耶斯这次回答道:I’m never going into outer space.我永远不会进入外太空。   众人一看这架势,不熟悉的会感叹:嗬,好家伙!老板也说服不了队长也说服不了。   熟悉的早就见怪不怪了。于是,球队所有人,老板也好球员也好工作人员也好,纷纷绕开海耶斯,默默地登上巴士。   有意思的是这个段子的结局:海耶斯其实也登上了巴士(没错,科尔津才是被抛弃在酒店的那位),只是到了目的地又闹情绪不肯下车——因为他横坐在第一排,球队其他人看到他觉得碍眼,海耶斯不知为何感受到了其他人的这种情绪,于是到了目的地又闹起了情绪怵在那儿不肯下车也不让其他人下车,后来是昂塞尔德出面调停方才解决。   ……   现在的文章但凡提到海耶斯与队内的其他人关系不好,往往会归结于他的童年阴影或者自尊心强;但是到了具体情况,你只能无奈地发现海耶斯很多时候诚如上述这个段子里展现的那样,真心是个毁气氛高手——昂塞尔德是不怎么说话,装高冷,于是人缘不佳(*),但至少鉴于昂塞尔德一贯以来的场上作风,队友们都服他,跟队记者们即使不轻易采访他,但至少说起昂塞尔德那就是敢打敢拼的牛人啊、不知疲倦的永动机啊、沉默的球队领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总之各种溢美之词就上来了;海耶斯虽然爱搭理话茬,但能把天聊死,形成远者近之近者远之的奇特现象,于是久而久之,球队进展顺利的时候纷纷夸赞,海耶斯敢打敢拼不输任何人啊,也是个球场永动机啊,说什么话队友们都听着啊……可是在球队进展不顺的时候,昂塞尔德就晾着一边去,不会说他坏话,但海耶斯,差评脏水往往就找上他往他身上泼了。几年前接受采访时的埃尔文-海耶斯(左一)、汤姆-亨德森(左二)和吉姆-克莱门斯(左三)——他们同为上世纪70年代在子弹效力过的球员   *顺便吐槽:内线球员,不怎么说话,装高冷……结合这些元素,您是不是想起了……邓肯?   可是不同于昂塞尔德,蒂姆-邓肯的人缘为什么这么好?2002年邓肯在当时的马刺主场SBC中心捧起常规赛MVP奖杯   显然,这个呆子平时打球之外没事干,怕是没少研究队内其他人的心理——别忘了邓肯可是心理学学霸出身(而且是硕士)。   不行了,再扯下去看来我要去维克森林大学官网上,翻一篇邓肯当年写的心理学论文压压惊了……   总而言之,同属于1968届选秀的两人带队经历了或许是NBA历史上最伟大的其中两个季后赛爆冷系列赛。这一部分的灵感起源,来自CBS体育某年评出了NBA历史上最伟大的季后赛爆冷系列赛:NBA Playoffs greatest upsets   排名依据很简单:仅限于CBS负责直播的季后赛出现了爆冷的情况。   说起1975年总决赛……与其正儿八经地讲一下这轮系列赛的过程,不如说一些段子来给大家开心开心~读者们看完一笑而过即可,不必较真不必较真:   1975年总决赛段子系列①   如前文所述,这届总决赛的过程和结果非常出乎大众球迷们的意料之外,很玄幻(*)——常规赛60胜的子弹打不过常规赛48胜的勇士已经够奇葩了;更奇葩的是,子弹竟然是以被横扫的方式输给勇士。   勇士有多么不被看好呢?   勇士大老板的这种行为被主场观众们联合临场表演者给讽刺了(参见下图,既然勇士的临时主场名叫牛宫,那么开场第一个余兴节目就是举着标语【GOOD LUCK FRANKLIN(祝你好运,富兰克林)】的舞牛),然而更讽刺的是现实——出乎大众球迷们的意料,系列赛竟然以向着勇士有利的方向一边倒的局势发展。   于是NBA当季最重要的系列赛——总决赛期间每逢勇士主场,都挪到了附近一座城镇(同属于湾区的Daly City,没有官方译名,有译作戴利市、戴利城、达利市、达利城……各种各样,位于圣布鲁诺山山脚下,上世纪60年代流行开来的乡村歌曲《Little Boxes》唱的就是这座城市里兴起的景象。参考以下网易云这个版本的链接)的一座名叫牛宫(Cow Palace)的球馆中进行——这也缔造了一项NBA记录:1975年总冠军勇士也成了NBA历史上唯一一支每逢主场作战却不在主场球馆里打总决赛的总冠军球队。Little boxes   所以要是说,子弹爆冷被横扫归结于,他们平时打勇士赢惯了的球场变成改了个新地方打,导致他们不习惯去赢球呢?   我觉得这种说法也不能说完全站不住脚——毕竟常规赛双方打了4场,子弹的战绩是3胜1负——其中子弹主场2战全胜而勇士主场1胜1负。如果勇士主场没有临时变掉的话,或许怎么也不至于总决赛一场都没赢过这么惨……   顺便一说,1975年总决赛的赛制既不是2-3-2也不是2-2-1-1-1,而是很奇怪的1-2-2-1-1(**)。   所以勇士能完成总决赛横扫,偶然因素居多(系列赛每一场勇士赢子弹的比分都不多、与勇士主场在常规赛不同的主场举行、当时总决赛的赛制并非有利于手握主场优势的子弹而是有利于没有主场优势的勇士),并不像其他总决赛横扫常见的能体现双方展现出的时机硬实力大到有档次级的地步。   *正如我用形容传说时常见的【玄幻】一词来表达当时的大众球迷们对于这届总决赛过程和结果的震惊,当时的霉体也不是像现在这样说来说去都是诸如upset爆冷、sweep横扫等烂大街的用词,而是很有文学气息地用Cinderella灰姑娘,来形容这支四年后再次完成NBA历史上罕见的总决赛横扫的勇士。1975年总决赛G2或G3期间,坐镇主场的克利福德-雷(勇士44号)完成快攻劈扣,身后与其对位的韦斯-昂塞尔德才刚刚赶到——这一瞬间被SI特约摄影师抓拍   **子弹从1975年总决赛大比分惨败中吸取的教训就是:无论总决赛的赛制多么奇葩,尽量保住主场那么系列赛总不会吃亏——所以当他们再一次打进总决赛的1978年子弹,说到底他们为什么可以在抢七战上客场夺冠?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在三次主场作战中拿下了其中2场(G2和G6),而在四次客场作战中拿下了其中2场(G4和G7)。   ↑由以上这一点其实可以佐证为什么昂塞尔德荣获了FMVP↑   要不是他在子弹客场作战的G4和G7最后关头顶住超音速反扑压力下惊人的攻防两端擎天柱一般的表现,我可以非常明确说:您现在看到的奇才队史肯定要比现实中您看到的还要凄惨,迄今为止经历了58个赛季却没有夺得过哪怕任何一届总冠军。   何况,当时的昂塞尔德并非满血满状态——想知道他当时的身体到底是什么状态,看数据可能只会让您导向完全相反的错误结论。不信,不妨看看本文题下的其它几个回答是怎么写1978年昂塞尔德荣获FMVP的,这些结论,本质上体现的是当代球迷们在不知道的历史事实的情况下的普遍做法:不说别人就是我自己,以前也和他们一样,既然不知道NBA历史那还不如自己看数据YY,最后十有八九就会写出贬低NBA前辈球员的文字……昂塞尔德究竟发生了什么,我在后文中会写到的。   ↑如前文所述,考虑到这一时期球队的门面和招牌不是昂塞尔德而是海耶斯,而这一时期海耶斯没有荣获任何硬荣誉……那么不得不说,海耶斯的生涯还是有些悲剧色彩的↑   ↑事实上,迄今为止,队史经历了50+赛季的球队只有一家还没有过夺得总冠军的历史:菲尼克斯太阳(当然,随着1920赛季在几个月后的到来,这个名单会扩展为两家:菲尼克斯太阳、布法罗勇敢者/圣迭戈快船/洛杉矶快船)↑   1975年总决赛段子系列②   我之前在写评价瑟蒙德的回答里,涨工资和我掰扯过一个1975年总决赛的段子。他是这么写的:   1975年总决赛勇士基本都是后半程发力,靠体力跑赢子弹双塔的。   涨工资留下这样的印象没毛病,因为拥有昂塞尔德+海耶斯这样的两大篮板狂魔而且同样处在巅峰期并且当季磨合趋于完美、豪取常规赛联盟并列第一战绩的双塔子弹,四场下来场均要输给只有一名球员(克利福德-雷)篮板上双的勇士11个篮板(子弹场均42.8板,勇士场均53.8板)——我虽然没有完整看过这轮系列赛,只看过集锦(这次我只找到G3老巴里的集锦,要知道几年前天朝网上还能找到G1老巴里的集锦和G4的比赛集锦),但至少懂得一些篮球的基本原理:当球队A平时篮板明显领先于球队B的情况下,球队B要赢球队A一轮系列赛四场比赛,有且只有球队A(勇士)跑赢球队B(子弹)、尽可能地少落阵地这么一种可能性,才是真实发生过的事实。(*)   *话虽如此,而且依靠系列赛双方篮板对比以及两队篮板的刻板印象进行推论的说法,国内外都大有人在;但是,按照常规赛数据,勇士本来就是在篮板上占优的一方(参见下列列表中双方的篮板详细数据和排名)。常规赛而论,总篮板上,勇士场均52.1板联盟第一,子弹场均47.5板联盟第七,联盟平均47.1板;前板上,勇士场均17.3板联盟第二,子弹场均13.8板联盟第十,联盟平均14.2板;后板上,勇士场均34.8板联盟第二,子弹场均33.7板联盟第五,联盟平均32.9板   您说低阶数据没有考虑pace的权重,那么好,再来比较一下无视不同球队pace差异的高阶数据。常规赛而论,前板率上,勇士34.8%联盟第一,子弹28.7%联盟第十二,联盟平均30.2%;后板率上,勇士70.7%联盟第五,子弹70.0%联盟第九,联盟平均69.8%   由此可见,篮板而论(不管是总篮板、前板还是后板,不管是低阶数据还是高阶数据),虽然双方常规赛时差距不如总决赛时,但勇士仍然是占优的一方。   1975年总决赛段子系列③   还是关于勇士主帅艾尔-阿特尔斯(Al Attles)。1975年总决赛G4某次暂停期间的勇士替补席——看着图中阿特尔斯教练身穿格子衬衫运筹帷幄胸有成竹的样子,您是不是感觉他像一位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黑人摇滚歌星一般闪亮?   我曾经在一篇回答拙作(虽然受到知乎的赏识但对我个人来说,写得不是很满意,或许我在将来还会增删一些内容,没看过的想看我也可以提供跳转链接:竞技体育史上曾有哪些初期很受期待,后期实际效果让人失望的豪华阵容组合?)里提到过阿特尔斯,外号毁灭者,说他被誉为勇士队魂。   这些形容都没错——在1975年总决赛G4,阿特尔斯哪怕作为壁上观的教练,还是不妨碍他展露了勇士队魂的塔夫一面:想找我的球员打架?先过我这一关。当时的情况谁先挑起来的事端我也不没有考证出来(毕竟没有录像证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处在立场中的某一方的话与其信还不如不信),只知道子弹6号球员麦克-里奥丹想找勇士24号球员里克-巴里干一架,然而阿特尔斯教练和勇士44号球员克利福德-雷一前一后帮助裁判控制住了里奥丹,才让事端没有升级发酵   而且有一点很有意思:虽然四场比赛每一场的全场比分分差从没有超过10分,但是每一场上半场结束时领先的都是子弹。   这就像一个初中尚未毕业的小年轻上野球场打球,本以为可以凭着青春无敌在野球场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打爆老大爷,也确实在和老大爷的对位之中占据绝对的身体优势;但老大爷就是有本事在小年轻一步步把他往外推的同时投进一个又一个后仰,扔进一个接一个勾手——1975年总决赛上,这个“小年轻”,就是琼斯教练和他治下的子弹,而这个“老大爷”,就是阿特尔斯教练和他治下的勇士。   纵观1975年总决赛期间阿特尔斯教练的表现,我只能说,怎么吹都不过分,完完全全地把对面几乎除了暂停(何况暂停还不一定有效)就没啥存在感的子弹主帅琼斯教练给比了下去。   勇士能跑得起来、跑得赢子弹(*),里克-巴里作为勇士发动机完全称得上是功不可没。   里克-巴里为了保证持球推进速度和场上整体节奏,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篮板去做到——别忘了老巴里素来是个篮板好手,生涯打到7475赛季场均8.0板。   而在当季常规赛时,老巴里场均5.7板;季后赛打到总决赛赛前,老巴里更是场均5.9板。   然而总决赛呢?老巴里只有场均4.0板。   到当时那会儿,老巴里为了生涯圆满,夺得总冠军,牺牲够大了吧?   他素来喜欢抓下篮板直接带球推进,巴不得最好别在前场磨磨唧唧鼓捣倒球一阵,直接三下五除二上篮算了。   这次拼了,连篮板也不要了,直接开跑:队友们你们抓下篮板第一时间交给我来处理就好。   另外作为当季抢断王,老巴里在系列赛期间切断子弹的内外联系也是一把好手(总决赛场均3.5断,前两场各3断,后两场各5断),这也有助于勇士依靠老巴里的抢断推转换,尤其是没等子弹双塔落位就掀起甚至是完成进攻。   值得一提的是,在G1第四节期间里克-巴里曾因为技术犯规而被罚下——这表明子弹的主场裁判已经“尽力”了,然而第四节子弹进攻乏力。最终全场比分定格在勇士101:95子弹。   这是定下系列赛基调的一战,也让老巴里彻底冷静下来,于是造就了越战越勇而且顾及队友们和大局的里克-巴里——可以说,季后赛这样的老巴里是空前绝后了。   附上G3老巴里出战44分钟狂砍38分4板6助5断1帽的集锦:[篮球经典]1975年总决赛G3:勇士VS子弹(奇才) 里克-巴里集锦   其中快下上篮被老巴里盖掉的背景帝就是我在本章接下来会讲到的子弹后卫凯文-波特——众所周知,老巴里并不是多么擅长盖帽的球员,由此可见凯文-波特是有多么大意。   ……   先前说到,自大E加盟子弹以来,子弹占据大多数时间的,是四大先发阵:   PG 凯文-波特   SG 菲尔-切尼尔   PF 埃尔文-海耶斯   C 韦斯-昂塞尔德   明白了吧?子弹四大先发阵的死穴正是缺一位稳定的、能抗出战时间的SF。   所以子弹被勇士在前锋上捅了个窟窿,并不奇怪。   因为勇士正好反一反,锋线上多得是欢快的酷爱跑起来打的强人:不仅有招牌球星里克-巴里,还有潜力股贾马尔-威尔克斯。   当然上述的【并不奇怪】我具体指的是,勇士无人能对位里克-巴里,被老巴里打爆并不奇怪。   但是有一点就有些奇怪了——系列赛期间,海耶斯连他素来擅长得分,都没有展现出多么令人信服的数据。   为什么?   因为他被消耗了太多体力在本不值得的地方或者方面。   巧了,别看分拿的不多(勇士的得分上双分布是老巴里场均29.5分第一,威尔克斯场均11.5分第二,菲尔-史密斯场均10.8分第三,没了),而且靠得住的得分手段也没后来步入巅峰期在翼侧一套完整的持球进攻这么丰富,于是这一轮系列赛的命中数据很难看,但当时的威尔克斯就是个切出切入都有一手、无球游走的好手。1975年总决赛上,身披客队球衣的威尔克斯持球突破身披主队球衣的海耶斯   于是在系列赛期间,威尔克斯在有限的出战时间里(才场均26.8分钟却是队内第三高)圆满地完成了阿特尔斯教练布置的消耗海耶斯的任务(其实也不能太苛责于海耶斯,毕竟自古以来,球场上无球进攻可以说是最难以限制和防范的进攻手段,同时擅长切出投篮和切入袭筐的无球高手更是防不胜防,甚至有些DPOY级防守者的短板之一就是防无球高手)——我曾经在各种集锦(**)里看到过1975年总决赛上,威尔克斯无球进攻和贴身干扰海耶斯进攻的活跃身影,当时的他身上就是自带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海耶斯敢跟威尔克斯嘛?敢跟,就得多无端耗费体力;不敢跟,体力是不会多余地消耗,但那威尔克斯就像个猴子似的,可以在半场范围内自由自在地游走、接球、找机会出手——大不了机会不合适再让老巴里接锅呗。   *常规赛期间,勇士pace107.6联盟第三快,子弹pace106.1联盟第六快——表明论常规赛,双方差的不远,但到了总决赛双方再碰面,双方打出了pace高达108.8的系列赛。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勇士和子弹谁更占优其实是明摆着的。   **我当时看的相关集锦,要么是1975年总决赛的集锦要么是威尔克斯的个人集锦。谁让贾马尔-威尔克斯后来成了湖人王朝的三当家呢——记住,但凡是王朝里数得出的球员,就算是个高光不多的替补如史蒂夫-科尔,后世都能把你研究出花来、变着花样吹。就好像史蒂夫-科尔连乏善可陈的日管时期都能被吹上天似的(反正我不是空口无凭,但凡经历过科尔刚刚成为勇士主帅的1415赛季的H扑shh,应该都能理解我在吐槽什么)。   奉上威尔克斯的集锦(没怎么花心思找的):贾马尔·威尔克斯回顾 低调高手乃紫金王朝三冠功臣   ----------------------   而其中的第二次,两人带领的子弹就成了晋级球队:他们在1978年东决干掉了天赋异禀、战绩彪炳而且为当时的大众球迷普遍看好的76人。   关于这轮系列赛乃至1978年子弹的整个季后赛之旅,2019年昂塞尔德接受了官网记者大卫-阿尔德里奇的专访,其中有几个Q&A涉及到,可以参考一下。Me: You made four Finals in the‘70s, but you only won the one title in 1978. Your team was clearly good enough to win more. How tough was it to finally break through, even with a good team?我:你们在上世纪70年代四次打进总决赛,但你们只在1978年夺冠。你们的球队显然足够好去赢得更多。即使伴随一支好球队,要最终冲出来(夺冠)有多么艰难?   (答主注:开头的“Me”指大卫-阿尔德里奇,下同)WU: That part is true. You’ve got to have a good team, and you’ve got to have a lot of luck. The situations have got to be when you go into it, you don’t have injuries. Back then, you couldn’t replace people. You couldn’t go out and find a person -- not as good as the person who got hurt, but even somebody who was comparable to be able to help you. You can do that pretty much today up to a certain time period. And then the fact that there was probably more equal opportunities for other teams to be around at that time. So it was difficult, and it was luck. Everything had to play into it.   (答主注:开头的“WU”指韦斯-昂塞尔德,下同)WU:那部分是对的。你必须拥有一支好球队,你必须拥有很多运气(才能夺冠)。情况是当你打进总决赛的时候,你必须没有受伤。那时你不能代替任何人。你不能离开并找到一个人(去代替你打总决赛)——无论是已经受伤的人也好,确实有能力帮助你的人也罢。在今时今日的某个时间段,你可以做到这一点(答主注:指每个位置的球员都能有替补)。然后事实上,(我们子弹附近的)其他球队在那个时候或许有更多同等的机会。所以这很困难,而且很依赖运气。每一个因素都不得不去涉及进去。Me: You’ve said in ’78 that the biggest thing that broke right for you is that the team got healthy just before the playoffs started.我:你在1978年说过,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球队在季后赛开始前变得健康了。WU: That’s exactly what I was talking about. Everyone was talking about our record at the time (44-38 in the regular season, the lowest for any team that went on to win the championship). Hell, I don’t think we ever had that starting five on the floor for any period of time that whole season. Bobby (Dandridge) was out. Elvin had injuries. I don’t know if I was out. We just never could get everyone on the court at the same time. And once we did, right before the end of the season, eight or 10 games before the end of the season, we started to get things back together. We knew if we could stay injury-free, we could scare people. I didn’t know if we could beat some of those teams, but we could scare the hell out of them.WU:这正是我所说的。每个人都在谈论我们那时候的记录。该死,我不认为我们在当季整个赛季的任何一个时间点拥有5名常规先发都能全力出战的情况。鲍比一度不在出战名单上,埃尔文受伤了,我不记得我是不是也一度不在出战名单上。然后我们在赛季结束前的8还是10场比赛开始把事情重新组合起来。我们知道如果我们能够维持无伤状态,我们就能让人们感到(我们的实力)很恐怖。我不知道我们能否夺冠,但我们能够把他们吓个半死。   (答主注:子弹在常规赛阶段44胜38负,总冠军球队的最低值。我知道肯定有人想问9495赛季的火箭战绩如何?47胜35负,所以大卫-阿尔德里奇写得没毛病;“鲍比”是鲍勃-丹德里奇的昵称,昂塞尔德还会再说起他;当季的昂塞尔德常规赛出战80场,接近全勤,而且结合后文足以看出昂塞尔德在这里称自己不记得自己是不是一度不在出战名单上,不是谎话)Me: You got the 76ers in the conference finals, and they’d been the favorites all season in the East. So what did you think was important to beating them?我:你知道76人打进了分区决赛,而且他们整个赛季都是东部最受欢迎的球队。所以你认为在打败他们的过程中什么是重要的?WU: I don’t know what I was thinking was the key. I don’t think they had anybody who could stop Elvin. Our problem was, did we have anybody who could stop J (Julius Erving)? But we felt we could compete with them, because Bobby could play him as well as anybody in the league, and he had a tough time playing Bobby. Who was the center at the time? Caldwell Jones. Caldwell was good. He did a lot of good things for that team. The matchups would be critical, and we could match up with them.WU:我不知道我当时正在想什么才是关键的。我不认为他们有任何人能够阻挡埃尔文。我们的问题是,我们有任何人能够阻挡J博士嘛?但是我们感觉我们能够与他们相争,因为鲍比能够和联盟中的任何人一样与他对位,而且他有段时间一度和鲍比对位得很艰难。当时谁是中锋?考德威尔-琼斯。考德威尔很好,他为那支球队做了很多不错的事。(在那轮系列赛中)对位很关键,我们可以和他们对位。Me: What got you over the hump in that series?我:是什么让你们在那轮系列赛里度过了难关?WU: We knew we could play with them and we could win. My problem was I got hurt. I twisted my ankle really bad, and that’s why I’m in a cast now … it was just one of those things where we knew we could beat them, all things being equal.WU:我们知道我们能够和他们打而且我们能够赢。我的问题是我受伤了。我的脚踝真的扭伤得很厉害,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又)在打石膏了……这只是我们知道我们能够打败他们的事情之一,一切都变得平等起来。   (答主注:我认为昂塞尔德更多指的是与76人之间的胜负,也可能不止是胜负这么简单,还有球员对位、伤病管理等等比赛因素)   正如上述的这篇大卫-阿尔德里奇撰写的采访文里所说,子弹的1978年季后赛之旅,之所以打到最后能夺冠,运气的眷顾是必不可少的。   昂塞尔德在季后赛开打前还像个小天使似的,心心念念于【诶今年我们没人在季后赛开打前受伤,简直就像是玩游戏里luck点了SSR,好棒棒哟】;没成想,在东决对阵76人期间,当其他所有人还都保持健康,自己反倒扭伤了脚踝——这相当于昂塞尔德在季后赛开打前给自己立了一个伤病flag,到东决时应验了。   队长,请您还是像以往一般,老实闭上嘴吧。   显然,在昂塞尔德倒下的现下,着重考验的就是以球队另一位领袖——埃尔文-海耶斯为首的剩下这些球员们了。尤其是在子弹76人的这轮系列赛中,锋线对决至关重要:   论名气,当76人摆出J博士欧文和乔治-麦金尼斯组成的ABA出身的华丽锋线,再配上考德威尔-琼斯和达瑞尔-道金斯的中锋轮换的时候,全联盟所有其他球队加起来或许都不是他们的对手(以2010年代的NBA打比方的话,就相当于热火时期已经夺得过总冠军的勒布朗-詹姆斯和未来已经伤愈复出的凯文-杜兰特联手搭档锋线,而中锋轮换是1718赛季健康时的尤素福-努尔基奇和老鹰时期尚有一定余力尚有一定雄心的德怀特-霍华德——我这个比方尤其指的都是这些球员当时的名气);   而子弹摆出的前场阵容是尚处在巅峰期的鲍勃-丹德里奇(对位J博士)和某一个二年级新人搭档先发锋线(对位麦金尼斯,这位二年级新人是队史最伟大的主帅迪克-莫塔(Dick Motta)的秘密武器,我在这里先卖个关子不说),埃尔文-海耶斯则顶上中锋(对位考德威尔-琼斯)。   莫塔教练是如何培养库普切克的?   这要从库普切克的出身说起——放心,介绍库普切克的部分并不长。库普切克是北卡出身,说到北卡那么当时的主帅,众所周知,是迪恩-史密斯。图中这位仁兄不是带有邻家小哥哥气息的远方亲戚,而是身着北卡焦油踵球衣的米奇-库普切克——您能想到他和下图中的这位白髯老者是同一个人嘛?   要知道,迪恩-史密斯并非方方面面都显得冥顽不灵;恰恰相反,在使用球员、培养球员方面,史密斯教练不会轻易改变球员在加入北卡之前就有的惯有长处。   大学时代的库普切克并没有任何客串中锋的经历,史密斯教练对他的用法遵循北卡一贯的传统思路:对待成长到足够尺寸的前锋,在主要夯实库普切克无球时诸如卡位、掩护、内切等小活儿的同时也注重因材施教——库普切克在加入北卡之前就拥有的惯有长处就是持球进攻基础。既然库普切克有一定的持球进攻基础,那么不要因为他成长的身高而荒废它。于是在此之外,库普切克有一定的持球进攻功底得到了保留和加强。   难能可贵的是,经历北卡对于他技战术方面的锤炼,库普切克在场上与其说喜欢露一手持球进攻,不如说喜欢当一名体系中坚实的团队球员。这让他一入行NBA,团队攻防方面的表现就是满级。   于是,当库普切克遇上了执教方面比史密斯更敢于把执教的狂野作风付诸实践的莫塔教练时,在给足他出战时间的同时(新秀季常规赛就有场均18.5分钟的出战时间,季后赛更是提升到28.0分钟)也在给他施加一定的压力:让他主打在此之前这辈子从来没有担任过的中锋位置,并试探他的反应。   结果库普切克没有让莫塔教练失望,场均出战18.5分钟就能以58.9%的总命中率贡献10.4分,外加抓下6.0个篮板其中包括2.2个前板,让他内切吃饼他就能内切吃饼,一点点地给他增加球权处理球他也能高效地完成——库普切克正是莫塔教练要找的那一名万金油球员(当时的库普切克在防守端很是全能,至少在单防上可以对位前场全部三个位置),而且意志极为坚韧,对位什么球员都不惧怕。   切回到1978年东决。   所以这反而让系列赛在G1、G2连续两场比分紧凑的僵持战后,来到了G3~G5连续三场大分差攻防战——这五场比赛,费城人只拿下了G1和G5,他们很大程度上恰恰就是输在他们本应引以为傲的前场对位上,由此可见莫塔教练的功劳。   其实现在当人们谈论起1978年东决,说的最多的绝对是一个NBA球员生涯倒霉鬼——道格-柯林斯投进了或许是他的NBA球员生涯中的最佳进球:这位老哥在G1常规时间还剩3秒的时候,在跳球结束后抄起球就出手,进了(当时没有三分线,超远都算2分)——就是凭借这记进球76人才拖进加时,然而他们在加时赛中还是以5分之差输给了客队子弹,全场比分122:117。正在上篮的道格-柯林斯——这位老哥的NBA球员生涯非常坎坷、堪称倒霉鬼。现在提到他,一般都会提到他作为公牛主帅是菲尔-杰克逊的前任以及两度执教乔丹的历史,很少有人提到他是1973年NBA选秀状元   *从昂塞尔德在G1脚踝重伤而G2~G4期间子弹压根就不让他出战就足以看出,当季的子弹整体上对球队1978年季后赛的预期并非执着于打进总决赛,夺冠更是天方夜谭;只有如昂塞尔德这样的少数人(或许只有昂塞尔德)才坚持一颗落实于争冠的心,于是才会在季后赛开打前表达出今年我们运气很好啊这般流露出期许的话。   由此可见,昂塞尔德在这个时候已经注定是一名伟大的球员了,只是没想到这一年后来昂塞尔德的一些抉择以及由此引发的结果,让他变得更加伟大。   ----------------------   切尼尔的注册身高是6尺3寸(约1.90米),其余的基本资料可参考上图英文官网奇才主页上对他的简介(看不懂英语那我也没办法)。   如果您还对我之前写的评价贾巴尔的回答中提到的马克-加尔文是怎样的球风,那么切尼尔的球风就和加尔文的很接近(毕竟是巅峰期都在上世纪70年代的后卫嘛,习性总有互相耳濡目染之处,因此生涯都不算多长)都擅长一手持球中投,但有效射程并不能到达到后来的NBA三分线;都擅长突破以及造杀伤(但加尔文的罚球比切尼尔稳多了);都比起阵地进攻更酷爱转换进攻——当然,两人的区别也有:巅峰期的加尔文相比投篮更擅长突破,切尼尔正好反一下,巅峰期的切尼尔相比起突破更擅长投篮;巅峰期在ABA的加尔文在防守端近似一无所长(只有抢断稍微好一些),巅峰期的切尼尔(切尼尔没去过ABA,生涯都在NBA)在防守端至少擅长抢断,临场状态OK的时候,单场保底5断不在话下。   切尼尔是1975年总决赛的子弹队内得分王(所以他在那轮系列赛上的照片,迄今在网上还查得到而且很通行),但比较可惜的是,切尼尔因伤没有出战1978年季后赛,所以切尼尔到底是否拥有子弹的总冠军戒指,我没有查证到,只能写作存疑(但就算没有,按照常理子弹也会给他颁发一枚纪念戒指)。   *类似1971年补充困难选秀这种NBA在同一个年份里办了两届选秀大会这种奇葩事儿,历史上再也没发生过——就好比1969年FMVP颁给了败方球队洛杉矶湖人的杰里-韦斯特一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读者们和我一样,大可不必产生【呀原来NBA历史上还发生过这种事情,不行我必须去了解一下】的心理。   毕竟这届选秀大会NBA就安排了5支球队选5名球员这么一个小范围的举动,而这5名球员中我也只听说过菲尔-切尼尔这么一位球员:何况菲尔-切尼尔还是这5名球员中在NBA打的年份最长的一个(10个赛季)   最后必须提到的是,在2018年,奇才退役了切尼尔的45号球衣。参见腾讯新闻:奇才3月将退役45号球衣 名宿成华盛顿队史第五人   由此可见在华盛顿当地的老球迷的心目中,切尼尔留下过多么不可磨灭的印象了。   ----------------------   因为说起切尼尔比较常见的先发后场搭档,想到的就是这位老哥凯文-波特——他是从二年级7374赛季成为子弹先发PG,开始成为切尼尔的常规后场搭档。   与之前的洛赫里——门罗都很擅长得分也都有不错的组织进攻不同的是,波特——切尼尔的分工相当明确:得分终结大都由切尼尔包办,而波特大都负责组织进攻(波特是当时联盟顶级的转换进攻发动机和助推器),所以,70年代前中期的子弹,在波特的梳理下,其实才是内外进攻同时具备趋于均衡和强力两大矛盾特点的子弹。70年代前中期的子弹,进攻端的队内单项王由每个不同的球员担任,其实体现出了进攻的均衡和强力   1975年休赛季,子弹用波特从活塞手上换来了戴夫-宾和一个1977年首轮签(参见上图中的红框部分)。不过不要以为子弹在这笔交易中多么赚:拿巅峰期的当季助攻王换到了一个50大巨星/75大巨星,外加一个首轮签?   不存在的。   于是这就是为什么子弹仅仅在两年之后的1977年休赛季,忍无可忍地裁掉了宾,然后宾就去凯尔特人打了退役季。   所以重新签下波特的子弹相当于是用未来买现在。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当子弹重签波特的时候,波特已经是三届助攻王了(7475赛季、7778赛季~7879赛季),而他接下来还要在子弹成为一届(8081赛季),最终达成四届助攻王的生涯成就。英文官网奇才主页上对凯文-波特的简介   凯文-波特是昂塞尔德时代的子弹一位非常可惜的球员——这从他的NBA生涯就可以看得出:当他1975年休赛季被子弹交易后,没过几个赛季子弹就迎来了队史巅峰期的两季;等到他与子弹重签的1979年休赛季,子弹队史巅峰期的两季刚刚度过,而且昂塞尔德时代也即将步入尾声。   或许从凯文-波特以上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为什么他与子弹的团队巅峰期总是错过——与他在进攻端丰富多彩的表现相反的是,他在防守端的表现很大程度上乏善可陈,只有一手当时联盟顶级的抢断(他赌博式抢断占大头,子弹的防守阵型被洞穿,您只要重新看一遍就明白,球队的防守漏洞很多时候都是从他开始的),毕竟是当时联盟顶级的转换进攻发动机和助推器(不过另一方面,波特似乎不太擅长控制节奏)。   值得一提的是,凯文-波特的儿子小凯文-波特(Kevin Porter Jr.)参加了2019届选秀大会,在首轮第30位被雄鹿选中。   说起来这哥们的发型……   而且小凯文-波特还没打NBA正赛呢,已经被三易其主了。   不想细看其中的过程也成,您只要知道他目前是骑士球员就行了。   ----------------------   最后值得一说的名将,是前文一直有提过、却一直没有介绍过的鲍勃-丹德里奇(Bob Dandridge,SF),他的官方外号不太有人提,叫做灰狗(Greyhound)。   说起丹德里奇,他既经历过雄鹿队史唯一一冠(1971)和唯二总决赛(1971、1974)也经历过子弹队史唯一一冠(1978)和后两次总决赛(1978、1979);既做过贾巴尔和奥斯卡身后的三当家,又做过昂塞尔德和海耶斯身后的三当家。作为球员,人虽然不是在那个时代多么上档次(逃不掉欺软怕硬的一面,属于常见的“黑人球员综合症”),但看履历却依旧难掩一代球员传奇的光辉。   丹德里奇的特别在于,他既懂得怎么在挑大梁、以核心打法打好,又懂得怎么在大佬身边、以角色球员的定位打好,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能做到两种模式反复切换。   好男儿志在四方,大丈夫能屈能伸,放在NBA,说的就是丹德里奇这种球员。   还真有内行的编辑认为,丹德里奇是子弹三巨头(除了这位BR编辑写的文章外,很少有见过有其他人说子弹拥有的是三巨头,一般说的都是子弹内线双核或一攻一防双塔;倒是国外论坛上每每谈到丹德里奇时,总会对他多加赞赏)的一员:1978 Washington Bullets: Last Team to Win NBA Title on Road in Game 7   奥斯卡老化后给了丹德里奇更广阔的涨球空间,贾巴尔出走后丹德里奇更是做过一段时间的雄鹿老大(现在想想,皮彭做老大那段时间的公牛就像丹德里奇做老大那段时间的雄鹿),由此锻炼出丹德里奇攻防俱佳、敢打敢拼,而且进攻手段比较全面的场上作风。   子弹时期的丹德里奇一开始就是完全体,从巅峰期步入黄昏期,加盟的当季就随队夺冠;在70年代后期NBA锋线步入井喷阶段,还能在7879赛季31岁时以16投场均20+入选了生涯最后一次全明星,赛季结束时出战78场场均33.7分钟20.4分5.7板4.7助0.9断0.7帽入选了二阵和防一阵,MVP榜排进前五,生涯最佳赛季——可别忘了他的江湖地位虽然显著提升,但总体上仍然不算很高,虽然看数据他当时已经取代昂塞尔德成为子弹的二当家,但联盟里还是普遍公认海耶斯是门面、昂塞尔德是精神领袖;而且最后子弹在1979年季后赛的结局也开始表明,在子弹,昂塞尔德永远是这支球队的队魂,球队在球场内外的有些情况是没法用数据去模拟、去代替的。   2015年,丹德里奇的10号球衣在雄鹿退役。参见英文官网雄鹿主页的新闻:Bob Dandridge Jersey Retirement | Milwaukee Bucks   至于奇才退役丹德里奇的10号球衣……那恐怕是有生之年系列了。毕竟对队史影响力最大的老板波林老头已经寄了。7778赛季总冠军球队华盛顿子弹全家福   还是延续上一章内容。如前文所述,在子弹跨过76人冲出东部、终于又一次来到总决赛后,他们的对手是队史第一次杀进总决赛的超音速。   可别小看这支超音速——比球队硬实力,他们与子弹属于同档次而且略占上风。   我之所以说两支球队属于同档次的对手,是因为两支球队都是不受大众球迷期待而杀出的黑马球队——这也难怪,毕竟在常规赛阶段,超音速只打出了47胜位列西部第四,子弹更是只打出了44胜位列东部第三。   超音速和子弹都是完整打过三轮分区季后赛后才得以晋级总决赛的。NBA历史上,总决赛的一方是黑马已经够罕见的了,比如纵观80年代十年总决赛,只有1981年总决赛出了一支黑马球队(火箭只有40胜位列西部第六)。   上表中,总决赛的分区代表是常规赛不到50胜的球队我都特意用红字显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不足50胜的球队代表分区出战总决赛,70年代几乎每年都在发生;由不到50胜的球队夺得总冠军,NBA即使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虽然不多见但也并不罕见(足足出现了三次)。   与莫塔教练相似的是,自从回到超音速,威尔肯斯教练也开始萌发一股鬼才气质(这种气质在他之前的执教生涯中并未显露出来)——看这两人在NBA的执教生涯胜率,恐怕永远也猜不到,他们在执教的巅峰期曾经达到过怎样的高度。   纵观NBA名帅,有些教练就好像出道即巅峰似的,最典型的莫过于比利-康宁汉姆和帕特-莱利,这一类教练容易出天才;有些教练却在NBA球队主帅岗位上摸爬滚打了好一阵才步入执教生涯的巅峰期,最典型的莫过于查克-戴利和老尼尔森,这一类教练容易出鬼才。迪克-莫塔和兰尼-威尔肯斯都属于后一类。   在7080年代之交,在总决赛赛场上背靠背率队对阵,我认为这两位教练在某种程度上是惺惺相惜的(当时两人都步入了40岁大关,男人四十嘛,无论只是身为男人还是身为NBA球队主帅,都正处于人生中年富力强的时候)。   但至少在1978年总决赛上,威尔肯斯教练与他治下的西雅图超音速尚还有些稚气未脱,尤其是在他们的对手华盛顿子弹面前——双方把总决赛演绎得就像淮海战役一般惨烈,大家包饺子,你赢一场我赢一场……然而系列赛打到后期,超音速终究就像三年前在勇士面前的子弹一样,控制不住节奏,下半场不稳因而更容易陷入崩盘的迷局之中……   ----------------------   我试着一场一场揭开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G1全场比分106:102,主队超音速一度在第四节落后客队子弹19分之多,却最终逃出生天天,保下了主场。   要知道这场总决赛的pace是101.9——举个当代球迷们理应无比熟悉的案例来对比好了:2019年总决赛双方大战六场,没有一场的pace达到过101.9之高,最接近的是G2的100.0,这一场客队勇士109:104主队猛龙。   还记得嘛?全场最大的亮点是猛龙第三节莫名其妙的断电,被勇士一波流反超,单节打出34:21,由此奠定逆转取胜的基础。   勇士一波流期间并没有哪个个人用突出的表现带队反超,而大约四十年前的总决赛G1,是超音速队长、已经让出先发位置的第六人弗雷德-布朗(Fred Brown,双能卫,当时主打SG)在像队友们一般浑浑噩噩了三节之后在第四节突然爆发,单节贡献16分、全场贡献30分带队打出18:33,超音速单节比分近乎超出子弹两倍之多,由此一举逆转取胜。弗雷德-布朗(左一)是超音速主场取得大逆转的关键人物——其32号被超音速退役,是超音速队史较早取得退役球衣成就的队史唯一一冠的功勋球员。说起来,超音速队史素来高产牛逼的小后卫,弗雷德-布朗可谓最早的此中代表   G2移师华盛顿特区,全场比分98:106。   回到主场的子弹在更有利的吹罚氛围中,提升了前板拼抢和防守强度,这种越发接近100却又不低于100的pace是子弹在当季季后赛里最擅长的——他们没有再次错过顶住超音速反扑的机会,依靠着前三节累积起的领先优势,终于赢下比赛。   然而,G2还不是昂塞尔德在系列赛中最值得铭记、最常被NBA历史学家念叨的单场比赛……   G3仍然在子弹主场打球,全场93:92。这场总决赛是历史上罕见的每节比分锱铢必较的总决赛。   如图所示,第一节双方战成24平,第二节25:23客队超音速由此取得半场2分领先,第三节双方又战成20平,第四节24:25子弹虽然单节赢了超音速1分,然而全场以1分之差惜败。   关键是,我没看过这轮系列赛的完整全场录像,结合我手头上可以查证到的资料,我也没法告诉读者们具体细到每一节都发生了些什么……   不过这位赢球功臣最后犯了错——在比赛还剩下10秒时,当时的比分是超音速93:90子弹,DJ在弧顶的一侧持球,子弹果然上夹击,在此情况下DJ传给后场搭档格斯-威廉姆斯的球却被子弹先发PG汤姆-亨德森抢断而且快攻得手,比分变成93:92。此时,比赛还剩下5秒。   然后超音速替补内线、老将保罗-塞拉斯(Paul Silas)站了出来——话说子弹让丹德里奇执行绝杀,可惜他的跳投砸筐而出,于是免不了一阵篮下拼抢,最终塞拉斯以冲到界外为代价抢到了篮板,而且他在落地前机智地砸到了线内的子弹球员(具体不知道是哪个),球权判给了超音速,谁都知道这就等同于比赛就此结束。最终比分定格在了93:92,超音速得以带着大比分2:1领先,从华盛顿特区全身而退。1978年总决赛上的超音速老将保罗-塞拉斯(图中在昂塞尔德身前跳起的35号)——塞拉斯成为超音速除了黄金后场外的另一关键人物   G4全场比分120:116——G3超音速实现了反客为主,G4就轮到子弹在超音速主场上还回来了。   在距离第三节结束还剩2分钟的时候,子弹一度手握15分的领先优势。   当比赛进行到第四节时,丹尼斯-约翰逊在争抢中被严重肘击到肋骨受伤,因而一度返回了更衣室——这成为子弹扭转乾坤的胜负手。在DJ离场期间,顶上的弗雷德-布朗,临场状态完全不能与G1第四节同日而语;子弹主要依靠拉里-怀特(Larry Wright)、查尔斯-约翰逊(Charles Johnson)、鲍勃-丹德里奇、米奇-库普切克组成的进攻型轮换阵容趁DJ离场期间的机会,把比赛形势从一边倒的超音速占优带回到势均力敌的比分僵持之中,在比赛还剩下3分钟时以103:101全场首次取得领先。   此时DJ回归比赛(威尔肯斯教练选择换下格斯-威廉姆斯而不是弗雷德-布朗,随后证实这是一次正确的换人)并开始试图收割:他先是依靠得分扳平比分,再是封盖了丹德里奇的出手,最后又在进攻端抢下前板并以一记罚球(2中1,这是他全场罚球15中13罚丢的其中一次)完成这一系列个人表演,遂使比分变成有利于超音速的103:104。   然而比赛还没有结束——鲍勃-丹德里奇完成一记打三分又让子弹领先,106:104;在常规时间还剩下2秒时,弗雷德-布朗命中了一记关键的跳投(1978年总决赛的名场面。超音速的这次ATO战术打得非常明确——说白了打的是当代NBA在ATO战术中常用到的盒子:四人拉开成矩形各向一角进行掩护,让弗雷德-布朗走位到左侧底线空位接球,子弹完全中计,篮下拥挤,出来补防的竟然是人高马大的埃尔文-海耶斯),106平。   还剩下2秒,子弹还是安排鲍勃-丹德里奇在罚球圈出手,这球十有八九会进,让它滚进篮筐子弹就赢了;然而队友查尔斯-约翰逊似乎觉得不妙,于是他提前起跳在球还在篮筐上滚的时候拨了一下。裁判随即响哨,进攻干扰球,进球无效,由此双方进加时。   G4昂塞尔德以超高运动战命中率(10中7)再一次打出突出的15分11板4助1帽;相比之下,海耶斯虽然劳苦功高地砍下20分13板1助3断2帽,却早在第四节前半段就犯满毕业,没有机会参与加时,迫使昂塞尔德擎天一柱一般地打到比赛结束,而库普切克顶上的结果是他也在比赛结束前犯满毕业。当然,超音速方面,韦伯斯特和替补约翰-约翰逊也都犯满毕业了,不过韦伯斯特好歹比海耶斯多打了近10分钟(海耶斯出战38分钟,韦伯斯特出战47分钟,鉴于海耶斯在六犯毕业之前基本上没下过场休息过……您看明白这样的数据意味着什么了嘛?场均数据实在是埋没了太多细节)。   顺便一说,这场比赛的超音速主场并非在当季的西雅图中心体育馆(Seattle Center Coliseum)里举行,而是转移到西雅图国王圆顶体育馆(Seattle Kingdome,或称King County Domed Stadium)——当时的超音速正计划从前者搬迁到后者,而且西雅图中心体育馆也被征用于一场移动家庭秀(mobile-home show),不过这场比赛的到场观众创纪录的多(39000+),因此可以想见,当客队子弹葬送前三节的领先优势被超音速逼进加时以及之后打加时的时候,现场是有多么人声鼎沸(子弹一方多人的回忆中均不同程度地透露过,他们每当暂停期间真的就有些抓瞎了,基本上完全听不到莫塔教练对他们吼了些什么,最后到场上靠的是平时积累的默契和意志才险胜的)。   超音速最知名也是最后的主场钥匙球馆(Key Arena)要直到1995年才投入使用。   打完前四场总决赛,双方战成大比分2:2。从各种角度都可以看出,总决赛的展开自此分为前后两段,由此系列赛就此划分为分水岭,系列赛进入后半段。   ----------------------   G5继续在超音速主场举行,这次主场西雅图中心体育馆空了出来,全场比分94:98,系列赛从此开始又恢复到各自拿下主场的阶段(只有G7是例外,超音速主场却被客队子弹取胜)。   不过即便超音速最终在G5艰难啃下,子弹还是让他们吓出一身冷汗——子弹在第四节将超音速从领先11分追到只领先2分,是杰克-西格玛关键的罚球4中3顶住压力,力保主场不失。   但是如前文所述,超音速下半场甚至第四节容易崩盘的毛病还是就G5开始出现,自此每一场比赛都有发生,这样的毛病成为了超音速最终输掉1978年总决赛的最大败因。   G6再次来到华盛顿特区,全场比分117:82——子弹打出了系列赛唯一一场大分差的比赛,35分的分差刷新了NBA总决赛纪录(此前的总决赛单场最大分差纪录属于1961年总决赛G1缔造的34分分差;后被1998年总决赛G3缔造的42分分差、2008年总决赛G6缔造的39分分差先后打破),并且系列赛第三度扳平了大比分,将系列赛拖进了抢七。   莫塔教练在阵容上的细微调整起到了效果:在不变阵的情况下,他改变了锋线的轮换次序,重用在此之前季后赛里看饮水机、没捞到多少出战时间的格雷格-巴拉德(Greg Ballard)。1978年总决赛G6,格雷格-巴拉德试图从已经抢到篮板的马文-韦伯斯特手上抢断,这一场替补登场的他贡献3个抢断——无论如何您恐怕都猜不到,当季7778赛季其实是巴拉德的新秀季,贵为1977届子弹选中的4号秀,巴拉德在子弹效力了前8个赛季,在子弹完整度过了自己的巅峰期   于是子弹的锋线战力变得空前强大:   一阵——丹德里奇+海耶斯   二阵——巴拉德+库普切克   以锋线之强悍,解后卫线之疲软——这一轮换调整,至少在1978年总决赛后两场,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子弹因后卫线的状态萎靡不振、容易被超音速后卫线打爆而带来的阵容缺陷问题,而且解决了之前困扰子弹的内线犯规危机,释放了海耶斯和昂塞尔德这组双塔更多的能量。   尤其是大E。他素来不是一位擅长高效打法的球员,而是很古典也很反现代化的出战时间越长能力就越能体现的类型;却在同时难以只靠自己解决犯规困扰,除非把体力更多地花在进攻端,但又不能规避攻>>防的问题,于是多多少少显得有些尴尬和鸡肋。大E在与碎骨机搭档内线、黑白无常一般地打出一攻一防的鲜明定位之前,在火箭单核带队就显得毒瘤;可他的大学时代履历又告诉人们,大E并不是单核带队的毒瘤。所以大E太容易造成球迷之间的误解,这一点昂塞尔德和莫塔都试图为他解释过,但成效并不明显。格雷格-巴拉德(子弹42号)与埃尔文-海耶斯一起试图封盖阿德里安-丹特利(爵士4号)的抛投——1978年总决赛后两战是巴拉德和海耶斯向大众球迷们证明自己并不是传言中误解的那样的最好机会:巴拉德容易被误会他的子弹时期为球队取得两连总决赛的高度助力不明显,海耶斯容易被误会他是带队毒瘤和防守端不够   这一场子弹四大锋线均体现了自己的球场价值:丹德里奇和库普切克均以不多的球权各砍下19分,海耶斯的15板(其中8个前板是NBA历史可查到的、最早的单场总决赛做到至少8前板的纳入NBA正式数据统计的球员,参见以下链接)和5帽均为双方最高,替补登场巴拉德砍下双12(分板两双)。Player Game Finder | Basketball-Reference.com   球队深度打出来了,对于六场七场比较长的系列赛里,为下一场续航再一次打出状态可以说是埋下了伏笔(相比之下超音速球员们,尤其是锋线在后两战的状态总体上就是不如子弹的)。   抢七大战的全场比分是105:99——众所周知,子弹在超音速的主场夺得了当季总冠军;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队史迄今为止唯一的总冠军来的并不容易:在全场比赛还剩下90秒的时候,超音速一度把子弹领先了三节多的比分优势从11分迫近到4分。   在这种考验子弹进攻的关键时刻,库普切克(全场出战20分钟运动战7中5、罚球4中3,高效砍下13分4前板,填补了海耶斯在第四节没多久就六犯毕业后留下的内线空缺,*)完成一记关键的打三分,又让分差拉大到7分;随后弗雷德-布朗命中一记近筐跳投、保罗-塞拉斯(*)补篮得手。比分变成101:99。   塞拉斯眼看比赛时间所剩无几,于是在后场就对昂塞尔德故意犯规——塞拉斯的临时选择没什么毛病,在G7之前昂塞尔德季后赛期间的罚球命中率不足六成(58.8%),确实很有可能两罚中一甚至有一定可能两罚全丢,那样超音速还有理论上的追平可能。   然而昂塞尔德却出乎意料地两罚全中(甚至出乎他自己的意料,**)……轮到超音速进攻,丹尼斯-约翰逊在此前13次运动战出手都没有进后还出手了第14次却依然不中,篮板被昂塞尔德好不容易抢到并在失去平衡倒下之前直接甩传给了前场的丹德里奇快攻扣篮得手,比分就此定格在了105:99。   华盛顿子弹就此夺冠!CBS转播的1978年总决赛G7——图中三人从左到右依次是:时任华盛顿子弹大老板阿比-波林(Abe Polin)、时任CBS解说布伦特-马斯伯格(Brent Musburger)、时任NBA总裁拉里-奥布莱恩(Larry O'Brien)   赛后更衣室里,身穿子弹训练外套的埃尔文海耶斯捧着总冠军奖杯不撒手。在众多摄影师的见证下,大E左手托住奖杯,右手比划出数字1(参加以下两图),神气的模样就好像他那段经典的答记者问那般醒目(***)。1978年总决赛G7赛后在更衣室里右手手指比划1左手托住总冠军奖杯的海耶斯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拖着一条伤脚离场的昂塞尔德是在返回更衣室庆祝后,经子弹工作人员告知才返回球场领取FMVP奖杯并发表感言的。   当他回到球员通道的路上,遇到了时任子弹大老板的阿比-波林,他动情地抱住了昂塞尔德——这一幕被抓拍下来(参见以下三图),成为1978年总决赛的经典。   我把两点括号内打*的内容合在一起的原因是,超音速和子弹应对有一名先发球员六犯毕业的危机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的主帅都选择让替补席上的一名看似主打PF实则因为各种缘由可以兼任SF的球员顶上。   超音速在剩下的时间里场上阵容是:   PG 丹尼斯-约翰逊   SG 弗雷德-布朗(格斯-威廉姆斯在第三节六犯毕业)   SF 保罗-塞拉斯(约翰-约翰逊因伤仅仅出战了25分钟)   PF 杰克-西格玛   C 马文-韦伯斯特   子弹在剩下的时间里场上阵容是:   PG 汤姆-亨德森   SG 查尔斯-约翰逊(凯文-格里维因伤仅仅出战了10分钟)   SF 鲍勃-丹德里奇   PF 米奇-库普切克(埃尔文-海耶斯在第四节六犯毕业)   C 韦斯-昂塞尔德(带伤出战)   何况超音速主场裁判在第三节判罚格斯-威廉姆斯犯满毕业后,在第四节又判罚埃尔文-海耶斯犯满毕业,恐怕有疑似不让主队过早地投子认负(平衡哨)的意图存在——因为关键在于,判罚格斯-威廉姆斯犯满毕业并无问题,格斯-威廉姆斯确有在防守端动作过大的嫌疑;但是判海耶斯犯满毕业就有些勉强了(海耶斯的后两犯都介于可判可不判之间——「介于可判可不判之间」的现实含义是,主场裁判大概率不判,客场裁判大概率判,季后赛正常哨不判,季后赛偏哨判。毕竟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   这一说法不止子弹当时的跟队记者在议论,大众球迷们在看了总决赛之后也在议论,由此引发了后文中我打***的事件。   ----------------------   ** 【昂塞尔德却出乎意料地两罚全中(甚至出乎他自己的意料)】的说法,还是可见于去年大卫-阿尔德里奇对韦斯-昂塞尔德的采访,在此我不再把具体的部分抽出来翻译。   全文如下:Morning Tip Q&A: Wes Unseld   ----------------------   ***埃尔文-海耶斯由于在G7过早地犯满毕业,成为他即使拥有更占据优势的场均数据,却仍然丧失了对FMVP的竞争力的最直接原因;加上他在赛后更衣室里穿着训练外套就迫不及待地捧着总冠军不撒手的样子(当时的更衣室没有空调设备,所以其实闷热得可以蒸桑拿了),多少还是显得有些尴尬。   但海耶斯留下了一段经典的赛后采访:Whatever else they can say about me, they also got to say E's a world champion! E wears the ring! 无论他们可以怎么说我,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大E拥有了一个世界冠军!大E戴上了(总冠军)戒指!   大E这段话我觉得虽然讲话的语气有点儿冲,但确实讲道理(NBA球员想摆脱给大众球迷留下的固有印象,最具冲击力的事实就是带队夺冠)。   从不了解事实真相的后辈球迷们一看数据第一反应就觉得海耶斯比昂塞尔德更值得FMVP就表明,大E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成功了,带队夺冠就是硬通货。因为时间长了,世人会忘了你曾经一直在失败、一直缺乏对总冠军形成竞争力、NBA球员时代一直单核带队是个毒瘤、打球是个低位黑洞。   这样的例子放眼NBA,真是比比皆是。觉得合适的后辈球员,都可以套进去。   ----------------------   事实上,上世纪70年代的子弹反而是全联盟最能长期保持争夺总冠军的硬实力的球队,是常规赛拿下50+胜次数最多之一而且年年保证季后赛席位的稳定球队,是NBA内部向外输出人才最多的球队之一。   而且很少有球迷意识到:1978年总冠军华盛顿子弹,是一支在总决赛历经七场大战并最终在客场夺冠的球队。   如上表所示,纵观NBA总决赛历史,迄今走完了2010年代,只出现过19次总决赛抢七。其中抢七战的主队赢了16次,只有三支球队完成过总决赛抢七大战最终客场夺冠的奇迹:   1974年的凯尔特人、1979年的子弹、2016年的骑士。1978年总决赛后,子弹从西雅图返回华盛顿特区,接下来他们在首都举行了盛大的夺冠游行——图中头戴印有子弹队标礼帽、双手捧着总冠军奖杯的正是阿比-波林   另外一点不为人知的是,这届总决赛由于耗时过长(*)而在结束后让NBA受到了很多批评。   时至今日,这仍然是任何运动中耗时最长/天数最多的一轮系列赛式总决赛。而赢得这轮系列赛的球队是华盛顿子弹。   *1978年NBA总决赛从当地时间5月21日举行G1到当地时间6月7日举行G7,历时18天。   与之最接近的是1989年MLB的世界系列赛(这年总决赛上,奥克兰运动家4:0横扫旧金山巨人)从当地时间10月14日举行G1到当地时间10月28日举行G4,历时15天。   为什么4:0横扫的总决赛需要历时15天?   因为系列赛期间正值旧金山湾区发生大地震(大地震发生在10月17日,就发生在G3预定开打前的十多分钟,直至10月21日湾区都能被检测出有余震发生),所以系列赛中断了10天。   这个话题,前文其实已经有所提到了   ——昂塞尔德带领子弹踏上了中国土地,华盛顿子弹遂成为NBA历史上第一支在中国打海外赛的NBA球队,作为子弹队队长,亲身经历的昂塞尔德因此成为中美篮球外交的见证者。   美方的牵线搭桥者是波林老头。自从1971年中美“乒乓外交”起,波林老头就敏锐地观察到了即将拉开序幕的中美关系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潜在商机。波林认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一支美国球队能到中国来访问、比赛,那一定是非常了不起和非常伟大的事儿,于是随着1978年子弹夺冠,他下定决心让他的球队到中国来。为此,他付出了一年多的时间准备与筹划,最终也是他亲自落实了子弹访华的安排事宜。   而中方的牵线搭桥者,说起来那就牛逼了,最高可以追溯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同志。据说他原本就喜欢并关注篮球运动,于是在1979年年初访美期间对NBA发出了总冠军球队访华的邀请。   最终于1979年8月底,波林老头率领全体球员以及他们的家属一起访华。   子弹访华期间前后逗留了13天,足迹主要遍布北上广三地(据说还去过四川),先后与当时的八一队和上海队各打了一场友谊赛,载着两战全胜的战绩离开中国。   不过,其中有很多细节让答主我感到很有趣:   比如美方的牵线搭桥者阿比-波林准备和筹划了一年多,却差一点点泡汤——因为当初邓小平同志点名要NBA的总冠军球队访华,然而,1979年的总冠军球队并非他家的华盛顿子弹,是自己一年前1978年总决赛的手下败将、1979年用更干脆的五场打败他们的西雅图超音速。   可惜超音速当时另有打算,结果就是打不了海外赛,因而等于说去不了中国了[1]。   当波林老头得知当季的总冠军球队超音速去不了中国时,马上联系美国国务院的朋友,表示自己的球队子弹愿意成为代替者(美国政府或许比起位于机场重镇的西雅图,更巴不得来自首都的球队作为代表团访问中国呢*)。随后,他就收到了来自中国政府的邀请函,于是这才成为后来著名的“大球外交”案例。   *顺便吐槽一下:当时圆满访华就相当于帮政府完成带有政治意图的任务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完成任务的子弹留存至今,充其量就是改了个听起来没那么暴力的名字,而没完成任务的超音速已经面目全非,从队名到主场所在地都变了???   比如当时子弹有不少人来到中国后的感想是大开眼界的,而不是仅仅习惯于子弹内部人员的日常生活,他们有不少人就提到了当时中国国内的路上自行车川流不息的景象。   当时的子弹助教、后来也成为过球队主帅的伯尼-比克斯塔夫(Bernie Bickerstaff——没错,就是球迷们耳熟能详地管他叫【小JB】的JB-比克斯塔夫的父亲,在后文中还会多次提到这个名字)如此回忆道:那是一次伟大的经历,我们看到几乎每个人都骑着自行车,而且我们登上了万里长城。那真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当时的子弹球员罗杰-菲戈利(Roger Phegley,SG)则如此感慨:自行车!大量的自行车!一辆接一辆,每辆车看上去都一模一样,色调也基本一样,好像也都是同一家工厂生产的,我当时就和身边的人开玩笑说,当你从商店里出来时,怎么区分停在那儿的哪一辆车是你的的呢?   比如曾经在学校里品学兼优的“小学生科普大师”昂塞尔德对中国的万里长城仰慕已久。于是这次来中国,昂塞尔德对于攀登长城显得非常兴奋,一走就是8英里(1.2+公里)。这张照片中我只认识两个人,包括右起第一位目测是充当导游的中国人我也不知道是谁:左起胸前挂着相机的男子就是波林老头,而右起第二位就是昂塞尔德了——从很多公开的资料以及多人的回忆中可以看出,波林老头和昂塞尔德有着不错的私交,答主我也会在后文里继续写到   其实昂塞尔德不仅仅留下了上图这张照片,目前只不过公开出来的就这这么一张而已,所有的照片都珍藏在他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家里。   后来他的儿子小韦斯-昂塞尔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老爹是带着老妈一起去的,自己当时才3岁,被安排在家里看家。但是随着自己的长大,老爹会拿出老照片给他看、(指着照片)讲述过去他参团到国外旅行的经历:我们家一直有本相册,记录了父亲当年访问中国的情景,这让我一直都渴望中国之行,我太想看看现在的中国与我们家里相册里的中国相比,有什么变化和不同。   30年后,时任奇才助教的他终于实现了夙愿,父子俩一同来到中国游览。当父子俩一同站在东方明珠上俯瞰上海全景的时候,他们俩惊觉纽约太小了。对此老昂塞尔德说:要想对中国有些真正的了解,必须要亲自来看一看,更何况中国变化这么快,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美味的食物真是给了我太深的印象。比如衣食住行。昂塞尔德后来接受采访时是这么说的:从我们踏上中国的土地开始,几乎每个遇见我们的中国人都停下来打量我们,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开始我以为是NBA球员的身份才使我们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后来我才发现错了,实际上,围观我们的中国人中没有多少知道NBA或者子弹,他们只是奇怪我们的穿着为什么如此怪异。   想想都知道了——包屁股的短球裤、统一的队服上标有一行“Bullets”以及匡威logo五角星……这些当时中国人闻所未闻的东西,就是当时的子弹参团访华后留给中国人的印象。   当时上海队的张国强后来接受采访时特别感慨:当时哪像他们一样有什么赞助商啊,我们穿的就是体工队发的三花牌针织球衫,前进或者回力牌的橡胶鞋,这也算当时国内的名牌了,那会儿也是挺流行的。   他还补充道:当时就奇怪了,干嘛把自己穿成这样。我们就想着打球,学点东西就可以了。   而在吃这方面,据昂塞尔德回忆,工作人员为他们准备了两种餐点,一种是汉堡等美式食物,一种则是各种中餐:我和妻子都选择吃中餐,既然都到中国来访问,我们更希望尝尝中国菜,而不是培根与鸡蛋。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非常美味。   当然,想想也知道了,昂塞尔德夫妇即使对中国菜再怎么感兴趣也吃不惯,更普遍的情况是球员、教练和工作人员们怕出来旅行后吃不惯,他们事先打包了一大堆金枪鱼罐头……   至于是不是起到了作用,我只能表示,1979年的子弹作为NBA海外赛的先驱,来东亚不仅仅是到中国,东亚各国都去了。所以就当时东亚各国的客观条件而言,再怎么一大堆金枪鱼罐头恐怕都不够,毕竟当地没有冷藏设备,没法妥善储存——这样形容数字的描述【一大堆】,能是多少?   ----------------------   1979年8月24日,子弹和八一打了一场友谊赛,全场比分96:85。   此时的八一由中锋穆铁柱领衔,与邢伟宁、匡鲁彬、郭永林、吴忻水一起组成先发五虎——不仅这5人都是国手,而且互相之间配合极为默契,又富有与国外球队比赛的经验,是中国男篮历史上团队篮球的一支代表性球队(难怪当时美国那边出新闻,以为子弹迎战的是中国国家队)。   在和八一队比赛结束的第二天,《人民日报》仅仅在报纸下方很小的篇幅刊登了一则消息,写着“华盛顿布莱特队”赢得了比赛[2]。   当时的比赛给时任八一队队长的吴忻水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回忆道:作为八一队的队长,我当时已经35岁了。接到通知说要和美国NBA总冠军队来一场友谊比赛,大家都很激动,也很明白实力差距不小。不过,最后的比赛过程挺好,大家都挺努力,美国队96比85赢了,中国队员觉得并不丢人,中国八一队也没有觉得难堪。   他还补充道,当时中美关系还很敏感,总体上感觉当时的对手子弹不像现在的NBA球队,他们非常低调。比赛结束后,一切就成了记忆,也没有互相往来,不像现在有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什么的。   事实上,在这场比赛举行的两个月前,当时的亚洲第一中锋穆铁柱就已经带领八一两度战胜“美国明星队”,震惊世界。   八一主要利用快速而有效的打法(*),一举战胜了对手。美国一方当然不服输,提出二度交手。八一在一名主力球员受伤的情况下,再度迎战,再次取胜。由此才震惊了世界,此事一度被传为佳话。   当然,如果有读者问我当时的“美国明星队”到底是不是球迷们熟悉的梦之队级别的美国男篮,那么我只能遗憾地表示,这支“美国明星队”其实是美国大学生明星联队,而不是NBA或者ABA的球员组成的梦之队级别的美国男篮……   倒不是美国人有骨子里的傲慢,而是当时的FIBA规定美国队出战不能使用职业篮球联赛的球员,这个规定直到1992年梦之队才正式打破。   所以当1979年中方要求美国派出NBA总冠军球队应邀访华的时候,美方也提出要求:这次友谊赛八一一定要参加。   不过从吴忻水回忆的话里也感觉的出来,八一输了也是有不服气的心理的。当然,八一有不服气的底气,因为半场结束时八一只落后子弹1分。时任八一主帅的马清盛回忆道:他们的后备力量比较强,咱们就打那么7、8个人,其他人上不去的,他们都能打,都是明星。   八一队主要是靠他们的主力阵容应战。马清盛认为,八一输给子弹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伤病而人数减少,而是体质差距:咱们吃什么?他们吃什么?哈哈,所以咱们到后期体力受影响,命中率偏低,命中率低就不行了。我们的技术比他们灵活,但身体素质不如他们。   吴忻水最后总结:反正没有觉得很不适应。篮球就是一个球,跑不出去什么规律。   而另一方面,这场比赛给子弹教练和球员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要数能称得上当时亚洲第一中锋的穆铁柱。1978年第八届亚运会男篮夺冠后,穆铁柱给球迷们签名   时任子弹助教的老比克斯塔夫如此回忆道:他们队里有个球员,身高大概在2米23-2米26之间,不过他明显没有姚明的速度。虽然他的移动不是很快,但他真的特别高大。   显然,老比克斯塔夫指的就是穆铁柱(当时八一的一大四小到了什么地步?除了穆铁柱超2.2米,其余球员都不超过2米)。   除了老比克斯塔夫对穆铁柱的印象深刻外,莫塔教练也对穆铁柱持有相似的观点:他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高大的人类了,也许作为球员而言,他的移动不够好,但他的个头绝对是惊人的。   时任子弹总经理的鲍勃-费里也将穆铁柱形容为【中国最高的那座塔】。   那么在这场比赛中,穆铁柱究竟在场上做了些什么,以至于让子弹教练们和球员们对他留下了那么多深刻的印象?   当时的八一队友匡鲁彬回忆道:虽然穆铁柱的动作比对方中锋昂赛尔德慢,但铁柱也有制他的方法:只要(把)球传给铁柱,他一只手拿住球举在空中,对方根本抢不到,他把手放到篮筐边,对方以为铁柱要投篮就跳起来就抢,但铁柱一缩胳膊,对方才意识到上了铁柱的当,等防守的队员快落地了,铁柱一伸手,轻松地把球放进篮筐。当时子弹队的队员和教练们也傻眼了,他们比赛后表示,对穆铁柱的印象最深刻了。   子弹和八一的比赛,还曾在中国的电视台播出。按照NBA的规定,他们需要向中国的电视台收取转播费用。奇才队的总顾问戴维-奥斯诺斯是负责这件事的工作人员。据他回忆,当时双方敲定了一份只有三句话的合同。根据合同的规定,中方将象征性地付给奇才1美元作为转播费:他们告诉我,大约5亿人可以看到我们的比赛。   所以说,其实中国球迷早在70年代末就有机会可以从电视上看到子弹VS八一的场面;但是众所周知,第一次大规模转播NBA比赛要直到90年代中期。   *如果我只说事实的其中一部分——【八一利用当代球迷们熟悉的一大四小主打转换进攻】,您是不是觉得很熟悉?   没错,这就是当代欧美篮球主流的打法。   然而完整的事实是:虽然八一有能称得上当时亚洲第一中锋的穆铁柱在,阵容的确是一大四小。但当时八一擅长的打法的完整表述是【以转换进攻为主,以阵地进攻为辅】。   毕竟有时代局限性,别说当时了就是现在的中国球队,也没法做到像前年世界杯里不少欧美男篮做到的主打转换进攻、近乎放弃阵地进攻,像是与我们男篮的比赛打得是完全两个次元的篮球一般。   ----------------------   8月26日,子弹又与上海队打了一场友谊赛,地点在万人体育馆(也就是老上海人熟悉的【万体馆】,197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先后改建以及更名为上海体育馆、上海大舞台)。   此时的上海队由中锋张大维领衔,姚志源、庄建民、张国强、陈德春、郑福根、王群等等都在名单之列。   不同于统治时代的八一队全场只输给子弹队11分,当时的上海队大败于子弹队,输了20+(没有留下确切的比赛记录,目测是因为分差太大而当时有报喜不报忧的传统,输了20+的说法来自张国强的回忆)。   不过并不是一直输的这么惨的,包办上海队全部前12分的SF张国强记得,上海队一度领先达子弹队6分,但:那个时候,无论从身体素质还是篮球技术上,我们都远远落后。现在扣篮在国内联赛上也不希奇了,以前我们只看他们扣,自己根本没机会。印象最深的子弹队后卫波特,他的180度后转身运球当时我们连听都没有听说过,我们那会儿还以为他是持球犯规,其实这就是人家的技术。也就是从那之后,国内才开始了研究和学习这个技术动作。   张国强如此说道,这才是真相。令张国强心心念念的【子弹队后卫波特】,指的就是前文介绍过的凯文-波特,他当时与子弹重签,没想到重签后最开始的比赛竟然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先后与八一队和上海队过招。波特也令退役后担任过上海队助教的王群心心念念:这个球员的灵巧性和速度或者说整支子弹队的攻防转换速度都是我们当时无法想象的。   另外张国强提到了一名队友的表现:大姚那时也在队里,他打得可真好,半截篮跟长了眼睛似的,可准了。   张国强话里的【大姚】,可不是现在的姚主席,而是他的老爹姚志源;不过由此可见,作为内线,手感柔和、中投准是姚家祖传的进攻招牌。姚家父子俩——这张照片有年头了,现在的姚志源,根据在地铁里偶遇他的网友所见,已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了;令答主我感到略显遗憾的是,动用搜索引擎我愣是没查到姚志源球员时代的照片   最后,张国强毫不怀疑地认为,正是因为这支NBA冠军球队的到来,填补了某些空白:以前我们只知道是有差距,但谁都不清楚差距到底有多大。   特别让他觉得有趣的是,与子弹队比赛前,体育局和上海队还认真讨论过,到底比赛时是以进攻还是以防守为主,或者比分领先很多时怎么办。然而一上场,他就发现原来商量的根本没有用处,双方在攻防两端的技战术能力发挥,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人家还没有使全力,都是带了家属来中国玩的,要真刀真枪干起来,根本就没法看。后来他们的教练开堂讲课,我们这批球员都很稀罕,听得非常认真。   无论如何,正是这批“开眼看世界”的篮球人,让我国国内的篮球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他们是中国篮球的奠基者。   当时的国内论普及程度、受欢迎程度,虽然篮球远远不如乒乓球,差距过于明显,但这批子弹人还是看到了篮球在中国的光明未来。   比如昂塞尔德认为当时的中国球员基本功不错,执行起战术来很有纪律,但是:速度还不够快,而且细节方面处理得也不够好。   比如莫塔教练回忆道:你能感觉到篮球这项运动正在越来越受欢迎,在旅行中,我们经常看到一块空地上立着一个篮球架,他们喜欢打篮球,而他们把篮球这项运动发展起来,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附上1979年子弹访华的珍贵影像(只有1分钟):特别罕见的珍贵影像! 1979年华盛顿子弹队造访中国   故事章6的资料称得上是旁征博引,有纸媒提供的新闻、有门户网站撰写的新闻甚至还有自霉体的文章。但基底内容主要来自2004年4月12日的一篇搜狐体育新闻以及2009年9月11日《环球时报》记者魏莱整理的一篇新闻,侵删!   故事章7我斟酌了很久,因为内容实在是很多,想过分成两章介绍;但最后鉴于本章内容同时拥有高度连贯性和高度一致性两种属性,还是决定合并到一起。   既然内容很多,那么当然要分为好几个小节进行介绍。   ①与昂塞尔德合作过的历任NBA主帅们   昂塞尔德的NBA球员生涯统统在子弹度过,期间他与三位主帅有过四段合作经历:   吉恩-舒(6869赛季~7273赛季;8081赛季);   KC-琼斯(7374赛季~7576赛季);   迪克-莫塔(7677赛季~7980赛季)。   三位主帅有一个共同点:在子弹的韦斯-昂塞尔德时代,他们在执教昂塞尔德带领的子弹时,无一例外又殊途同归地拥有过上升期→巅峰赛季→下滑期三段能被准确划分的执教时期。   KC-琼斯7374赛季接替了当时差不多已经基本上失势的吉恩-舒。他执教的4个赛季期间,最大的功劳是把整体上已经显现出颓势的7374赛季子弹在接下来的7475赛季完成凤凰涅槃一般的重生,继而破除了「埃尔文-海耶斯是个不会带队的单核毒瘤」的段子(大E正是在琼斯教练的手下激发出了防守端的实力与意愿,迎来了NBA球员生涯的巅峰期);球队也正是在他的治下在华盛顿特区稳住了球市。   相比两位前任,迪克-莫塔要舒坦得多——这不仅仅是因为子弹在他执教期间经历了队史顶峰以及带来了1978年队史唯一一冠。   也是因为,他既不像吉恩-舒那样在子弹起步了执教生涯也就此执教子弹成为了他最成功的执教时期,也不像KC-琼斯那样在执教子弹之前已经积累过了一定的职业篮球执教经验但后来发生了更伟大的凯尔特人执教时期。莫塔教练在执教子弹之前就有执教公牛的丰富经验以及成为队史级教练的经历(是带领公牛走向队史第一段高峰的主帅),而离开子弹后的执教生涯中,他也有成功的执教独行侠的经历(是带领独行侠走向队史第一段高峰的主帅,库班对独行侠最初的良好印象正是莫塔教练执教期间)。   更是因为,迪克-莫塔作为教练有非常强烈的强迫症,超过吉恩-舒和KC-琼斯——他对这批子弹球员的要求向来都非常严格。   比如当年,他是怎么离开子弹的?   话说回来,其实无论是吉恩-舒,还是KC-琼斯,亦或是迪克-莫塔,尘归尘土归土,不变的是这三位在后世都被认为是肯定能排进“队史排名前5的主帅”的名单之中的主帅。   比如可以参考以下链接中由rantsports的编辑排出的榜单:Washington Wizards: Top 5 Coaches In Team History   ----------------------   ②伤病与恢复的时代局限性——昂塞尔德过早退役的最根本原因   那么,昂塞尔德又是怎么退役的呢?   这要从他的退役季8081赛季说起,也要说到上述三位教练中的其中两位。   自从1980年首轮子弹输给76人之后,莫塔教练很快就向子弹管理层递交了辞呈:   当地时间1980年5月27日,迪克-莫塔正式离开了子弹;但也在同一天,子弹宣布吉恩-舒回归子弹执教。   串戏了串戏了……   还记得舒教练执教子弹的标签嘛?   小球强队,整体得分能力强;pace快到常年位居联盟前五;明明是小球球队,整体防守却也强到能和进攻一拼。   常规赛率队往往战绩猛如一条龙,季后赛率队往往是虎头蛇尾。   这些标签,舒教练第二次执教子弹是大部分都不存在了。   但总体而论,如果说昂塞尔德的退役季有什么称得上是幸运的事的话,那么就只有韦斯-昂塞尔德在吉恩-舒教练的治下开始了NBA球员生涯,也在吉恩-舒教练手下结束了NBA球员生涯这么一件事了——别小看这么一件事,在同一名主帅手下开始和结束职业球员生涯,却是何等可遇不可求的幸事!昂塞尔德在球场上一直展现的和希望给对手们留下的是一种吃苦耐劳的硬汉形象,因此很少看到他在球场上笑,即使笑了也让对手们不自觉地感到笑里藏刀,这一点贯穿了他的整个NBA生涯——嗯,我的意思是说,这一点不止贯穿了昂塞尔德的NBA球员生涯而已   多少历史上数的出的超巨都没遇上的幸事,却被昂塞尔德遇上了。这绝对是增加他生涯传奇性的一件事。   不过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昂塞尔德的退役季过早来临,始终是意外的也是让人感到遗憾的——早在8081赛季开始之初,昂塞尔德就宣布当季是为他在NBA的最后一季。   昂塞尔德的退役原因很简单:膝盖旧伤折磨了他很多年,他已经没法再继续战斗下去了。   说起昂塞尔德的膝伤,就不得不提到素来以铁人闻名的他为什么7374赛季期间约半个赛季没有出战比赛,要知道当季昂塞尔德出战的场次比他退役季出战的63场常规赛还要少。   因为他在赛季期间做了左膝手术,取出了此前断断续续折磨他导致在生涯步入三年级开始后的连续三季,就再未全勤过的碎骨——7071赛季三年级出战74场常规赛,7172赛季四年级出战76场,7273赛季五年级出战79场。   那么7374赛季六年级昂塞尔德到底出战了多少场常规赛呢?   56场(*)。   那时候不比新世纪后,随着以马努-吉诺比利为代表的球员出现并成为全明星级战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后,NBA显然大幅度提升了替补的待遇,继而模糊了先发出战和替补出战的区别意义,甚至现在早已经演变成每支球队都能明确地安排出一阵、二阵、三阵三套阵容以应对常规赛紧密的赛程。   然而在此之前,替补出战是带有明显贬低含义的,或者意味着常规先发球员临场状态的不正常——昂塞尔德在7374赛季空前地大量出现替补出战的情况就属于后者。   对比7374赛季子弹常规赛的赛程,可以明确得出昂塞尔德进行左膝手术以及术后恢复的时间:   当地时间1973年10月9日做客亚特兰大(首都子弹这场赛季揭幕战,昂塞尔德很可能以伤到左膝提前退场告终,毕竟正常情况下他不太可能只出战26分钟)后进行左膝手术,至此直到11月11日主场迎战密尔沃基雄鹿的比赛中迎来复出。   而且鉴于动膝盖的手术只一个月就打复出战,队医很可能叮嘱过球队昂塞尔德即使出战也必须替补出战,而且昂塞尔德也很可能遭遇了限时令,这才造就了昂塞尔德的复出战只出战了13分钟。   而且根据此后昂塞尔德在当季又至少替补出战了3场常规赛,表明术后的恢复并不理想,有过反复。恐怕每当昂塞尔德赛前膝盖感到不舒服的时候昂塞尔德都会收到来自球队的限时令。(包括一场做客克里夫兰的常规赛,昂塞尔德只替补出战了5分钟就再未上场)   自此昂塞尔德又花了三年,终于在第三季7677赛季恢复到了出战82场常规赛全勤。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昂塞尔德恢复健康了?   不。期间虽然总体趋势是昂塞尔德逐渐恢复健康,但波折还是有的——比如1976年3月的昂塞尔德因伤一度在中旬休战2场(包括当地时间1976年3月21日昂塞尔德时隔2年再次替补出战,所幸这次并无大碍而且在此之前上旬子弹的赛程并不紧张)。   昂塞尔德再一次有名的受伤,就是前文提到过的1978年东决期间的踝伤了,这一伤病在复出后也让他很挣扎,以至于他在退役后几次做手术拔骨刺却仍然有反复。   于是怀着这样的下半身伤病史,到了8081赛季开打时,再也无法坚持下去的昂塞尔德宣布当季结束如论结果如何,到时候他都会结束NBA球员生涯。   哀莫大于心死,对于球员生涯能最终入驻名人堂的球员来说,对TA最痛苦、对球迷最惋惜的事情,莫过于TA的“油箱”里还有“油”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再坚持下去、萌生退意了。我们当然知道,如果昂塞尔德打球的时代没有这么早的话,如果昂塞尔德没有那么早就遭受大伤以及一系列伤病的话,如果运动科学能够更早地蓬勃发展、更早地应用于NBA的话,昂塞尔德在NBA都不会只奋斗了13个赛季那么少——面对伤病他曾经有多么坚强多么渴望复出打球,这从他的NBA球员生涯一直伴随着伤病却从来没有出现过常规赛出勤低于56场、十三个赛季中只有一季大伤赛季、季后赛近似全勤的出勤履历上足够体现得出来。   要知道同样早已注定是一名名人堂级球员、同样面对一系列大小伤病曾经有多么坚强多么渴望复出打球、同样做到了一人一城,只要晚于昂塞尔德打球的时代,随便举例,我甚至都想不到有个谁,拥有比昂塞尔德更短暂的NBA球员生涯(*)。   *我能想到的……只有几个案例“擦边”。   比如,虽然1993年入驻名人堂的卡尔文-墨菲符合条件,但他和韦斯-昂塞尔德都只在NBA拥有13个赛季的职业生涯,打平,而且墨菲的NBA球员生涯虽然后期受过不少小伤,但没有受过大伤。   再比如,虽然1998年入驻名人堂的拉里-伯德也符合条件,甚至他被查出罹患背伤的年份可能比很多球迷想得要更早(三连MVP的赛季期间就被查出患有背伤了),但在NBA奋斗了13个赛季的伯德最终也只是与昂塞尔德打平。   再比如,虽然2002年入驻名人堂的魔术师约翰逊也符合条件,但他是因为携带HIV病毒而退役的……艾滋病恐怕都不算伤病只能算病症吧?而且因为9596赛季的短暂复出,魔术师的NBA球员生涯因此满13个赛季(与一生之敌伯德打平),故也与昂塞尔德打平。   PS 直到9091赛季(满29周岁)才开始受到大伤导致赛季缺勤半数场次、而且因为大伤直接引发退役的埃塞亚-托马斯(NBA球员生涯只打了13个赛季)甚至不算与韦斯-昂塞尔德打平,因为并不属于我以上描述的【那么早就遭受大伤以及一系列伤病】的情况。   詹姆斯-沃西(12季)、乔-杜马斯(14季)、大卫-罗宾逊(14季)等等与刺客相似情况的名人堂级球员们,同理。   至于以阿维达斯-萨博尼斯为首的非北美篮球体系培养出来的名人堂级球员们……就不用计较了吧?   ----------------------   BR在9年前发布过一篇【NBA历史上最差的50名主帅】的排名文。参见:NBA Power Rankings: The 50 Worst Coaches in NBA History   排名的依据非常简单明了:按照常规赛的执教胜率倒排。   比现在BR时常不告诉读者怎么排的排名文不知道简单明了到哪里去了——别整那么玄乎,难不成BR小编们写一篇厚今薄古的排名文也要学习ESPN专家们建立一个数据模型?扯淡嘛这不是。   所以,NBA主帅生涯累积了常规赛202胜345负、36.9%胜率的昂塞尔德榜上有名了。   事实上,昂塞尔德执教子弹唯一一个胜率过半的赛季确实只有第一季,而且他是直接从助教变成主帅的——因为前任主帅、前队友凯文-洛赫里在当季只率队打出了8胜19负的战绩,于是被董事会炒了。   昂塞尔德的执教生涯全部是在子弹度过的(8788赛季~9394赛季)。   从公开资料上,昂塞尔德是在8788赛季之初就被安排进入教练组的,同时他在管理层的职务没有任何变动(依然是总经理助理,担任鲍勃-费里的助手),看不出来他有在教练组走动的痕迹。而且昂塞尔德是波林老头亲自聘用的,也是波林老头把他放进教练组的——换句话说,没有波林老头的允许管理层谁都不能动昂塞尔德。   当然,昂塞尔德在子弹内部并没有恃宠而骄,相反当时他在子弹内部仍然很得人心,就好像他没有退役、告别球员时代一般   ——昂塞尔德有一段名言流传于世(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讲的):   翻译过来,意思就是:   我的工作不是(让自己)看起来状态正常,我的工作是让别人看起来状态正常。   昂塞尔德拥有满满的“人民的公仆”心态吧?   这就是为什么他在子弹当完球员又当总经理助理,当了总经理助理又兼任助教,当完助教又顶上主帅,当完主帅又顶上总经理……离开了子弹又安心成为当地的基础教育工作者。   其一、洛赫里执教的两个多赛季,子弹的阵容非常不稳定,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洛赫里能在前两季均率队打出胜率过半而且打进季后赛的战绩很不容易,因此第三季的战绩丕变成8-19也不能完全把锅甩给他。   其二、子弹继续耐心地留着洛赫里也有助于昂塞尔德在教练组的成长。毕竟昂塞尔德只进入教练组后经历了27场常规赛就因为洛赫里被炒而顶到了临时主帅的位置上,他能学习到的经历、知识很有限,这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昂塞尔德在子弹主帅任上直至卸任时只交出了常规赛202胜345负、36.9%胜率的结果。   当时的洛赫里已经积累了很丰富的执教经验与教训——J博士欧文在ABA时期篮网的带队两冠都是在洛赫里治下完成的,但他在NBA执教76人(一季)、篮网(转投NBA后的五季)、老鹰(两季)、公牛(两季)却总体上不成功。执教老鹰时的凯文-洛赫里(常规赛85-79,季后赛1-4)   带青年军有一套——这恐怕才是子弹聘用洛赫里的主要原因,而不是洛赫里过去在NBA打球时巅峰期都是在子弹度过的“嫡系”背景。   可惜,洛赫里连最信任的老东家都不愿意久留他——由此可见,NBA球队向来最讲究最普遍的是职业性,是利益,而不是曾经取得的羁绊。在社会上,公司普遍情况下永远只会对最伟大的员工敞开大门,对其他人的态度永远是凉薄的——只有你对公司有价值、有利可图了,公司才会对你示好;当有朝一日你对公司没有价值或者产生负效应了,公司的眼光不会对你多么长远、多么耐心,而只会把你一脚踢开。   ③何谓【一生都是子弹人】?   标题括号内这句话的原话是昂塞尔德某一次接受SI采访时对记者说的话,是他的名人名言:I'm a Bullet. I've always been a Bullet, and I always will be.我是一名子弹人。我一直是一名子弹人,而且我永远都会是。   昂塞尔德说的时候非常动情,而通过后来发生在他身上的经历足以看出,他至今都在努力实践这句话,把它变现   ——他的NBA球员生涯至始至终都在子弹效力:从最初的巴尔的摩子弹(Baltimore Bullets),到搬迁至华盛顿的首都子弹(Capital Bullets),直到最后的华盛顿子弹(Washington Bullets)。   ——1981年退役之后,先开始学习成为子弹管理层,从最初的总经理助理做起。   ——在8788赛季开始进入教练组,成为子弹助教,辅佐前队友洛赫里。新闻发布会上的昂塞尔德(管理层时期)与波林老头   没想到子弹到了两季之后的9596赛季打完,原来的总经理约翰-纳什离队,总经理出现空缺,于是被素来很欣赏自己的球队大老板阿比-波林提拔为总经理,由此开始了昂塞尔德作为总经理的第一个任期。   昂塞尔德的第一个总经理任期,总体上只能算平庸,偶尔才显露出亮点。以下是他在总经理任内做出的一些重大决策:   交易了拉希德-华莱士换来了罗德-斯特里克兰;   交易了克里斯-韦伯到国王(间接成就了韦伯生涯最高峰的国王时期),换取了米奇-里奇蒙德和奥蒂斯-索普两名老将——符合昂塞尔德老派的一贯作风;   在老比克斯塔夫被董事会决议炒掉后,雇佣加-赫德(熟悉吧?不久前在麦卡杜那篇回答里作为勇敢者牛人中的一员而提到过他,跳转链接:如何评价快船队史第一人鲍勃·麦卡杜?他有什么技术特点和轶事?)为主帅——这倒真的是昂塞尔德的昏招,加-赫德作为主帅那真的是NBA历史上数得着的差劲(不过也不能完全怪昂塞尔德,他就压根没想过要炒老比克斯塔夫,这锅还是让波林老头背吧);   1999年选秀大会,昂塞尔德才第一次拥有首轮签——他挑选了理查德-汉密尔顿,可谓慧眼识珠(事实上次轮签选了卡尔文-布斯也是很好的选择,不过这属于刮奖刮到,不能算昂塞尔德慧眼识珠,这就好比这届选秀大会上波波维奇选了马努-吉诺比利,同理,*);   选秀大会结束后昂塞尔德做出了他管理层生涯中最错误的一次决策——打包交易本-华莱士,从魔术那里换取艾萨克-奥斯丁(当时的奥斯丁生涯早就走下坡路了,这个操作我是完全看不懂;由此大本在魔术开始进入巅峰期)。   从此,他被波林老头“打入冷宫”(最后一个有记录的操作是当地时间1999年10月1日的自由球员签约),在2000年1月19日正式交接给迈克尔-乔丹,只担任行政上的闲差。   在2003年5月7日阿比波林联合董事会赶走了乔丹团队之后,昂塞尔德短暂回来担任了一个月的总经理,是为他的第二个任期(名义上的,事实上波林老头一直在寻觅下一任总经理),在同年6月30日,昂塞尔德正式交接给了厄尼-格伦菲尔德(Ernie Grunfeld,相信奇才球迷们对他肯定很熟悉吧,前年刚刚退休~我就不班门弄斧介绍了,只提一点——他和昂塞尔德一样,也是前NBA球员出身,而且是1977届选秀大年的高位秀)。   *1999年选秀大会,杜克大学出身的埃尔顿-布拉德成为状元秀、马里兰大学出身的史蒂夫-弗朗西斯成为榜眼秀、UCLA出身的巴郎-戴维斯成为探花秀,三甲这么选,都属于正常操作——说得难听点,三人颠来倒去都没什么大毛病。   在这届前十顺位里什么才称得上慧眼识珠?   埃尔金-贝勒挑走拉玛尔-奥多姆,称得上是慧眼识珠(事实上乔纳森-本德尔原本甚至是三甲之选,不过掉下来前五选走也问题不大,没想到拥有5号签的猛龙做了冤大头);   韦斯-昂塞尔德挑走理查德-汉密尔顿,称得上是慧眼识珠(先快船一位的6号签拥有者森林狼选走的沃利-斯泽比亚克的选前行情要比奥多姆更好,没想到还是做了冤大头);   科朗杰洛父子挑走肖恩-马里昂,称得上是慧眼识珠(UNLV出身的马里昂怎么会掉到9号秀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当时新上任的骑管吉姆-帕克森在比太阳前一顺位的情况下怎么会错过)。   那么2003年卸任管理层后,昂塞尔德是否离开了这支球队?   他在离开后还拥有子弹/奇才季票,偶尔还是会来子弹/奇才主场看球,与奇才当时的现役球员们交流。   当然事实上,昂塞尔德满满的“人民的公仆”心态也与他的妻子有关——他的妻子原来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后来在巴尔的摩开了一所学校(名字叫做the alternative Unselds’ School,慈善助学性质,接受各种各样的麻烦学生)。   早在昂塞尔德做子弹球员期间,他就在思考如何才能帮上妻子的忙,因为他对基础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昂塞尔德退役后就去兼职司机开校车,甚至也成了一位小学老师;再后来呢,他们的女儿也到这所学校做老师了,帮老妈的忙……   似乎小学,才是最适合昂塞尔德的地方——他的性格里有刚正不阿的一面,因此他非常讨首都小学森的喜欢(反差萌?)。   鉴于后来在华盛顿的经历,昂塞尔德当初这句【一生都是子弹人】的动容箴言怕是改成【一生都是华盛顿特区人】也没什么不妥。   比如在四年前的2015年,一位专栏作家(Sherri Dalphonse)在华盛顿人(washingtonian)网上发表过这篇文章(英语原文链接):You Must Remember...Wes Unseld | Washingtonian (DC)   所以我们现在应该称呼昂塞尔德为……首都基础教育家?   这一章是故事章的最后一章。   如果说1979年昂塞尔德跟随子弹参团访华已经够传奇了,那么时隔三十年后2009年昂塞尔德跟随奇才访华,就是续写了传奇。   毕竟人这一辈子就这么短暂,纵观NBA历史,能有多少像昂塞尔德这么幸运拥有了这样访问大洋彼岸的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流传至今的中国的机会?还一辈子拥有了两次?   昂塞尔德先后去了北京和上海,约见了很多当年在友谊赛场上交锋的老朋友,以及……和中国政府高官谈笑风生。   来到上海后他也是颇为感慨:这次回去,我肯定得给我的朋友和家人讲讲这30年中国的变化,其实真的很难说是变化,简直可以说是两个城市!30年前我看到的是上海的一小块地方,但在我印象里,好像都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只看到种着蔬菜的田地。当时有人告诉我,上海那个时候只有一座20层楼的高楼;现在的上海看起来就是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国际化的都市,而且城市也很漂亮。   当时的昂塞尔德已经年过花甲,他经常告诉别人,有很多事情他已经记不清:我知道,如今每年夏天,都有很多很多的NBA球员到中国来。不过伙计,你要知道,30年前,还没有多少美国运动队和美国人访问中国,我们成了开路先锋。我昨天做过什么,今天就不记得了。你得原谅我,我现在是个老人了,年纪一大把了,很多事情都忘记了。   可是有些事情,昂塞尔德很难忘记,对于1979年的那次访问昂塞尔德至今都记得很多:我对1979年访问中国时的许多事还记忆犹新。30年前的访问使我对中国人民和其他所见所闻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你知道,30年前,当我们要来中国的时候,我的心里一点都不知道我会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可是一下飞机,我就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和友善,他们对我的款待和深情厚谊,这30年都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不去。我记得当时在天安门广场,在场的中国人都非常友好,对我们很好奇。访问期间我们向中国球员讲授篮球技术,与他们一起切磋球艺。我还记得中国的“亚洲第一中锋”穆铁柱,可惜他已经去世了。还有马清盛,我还记得他。姚明的父亲姚志源当时在上海篮球队,我们还一起打过球。   讲起过去的故事,昂塞尔德眉飞色舞,像个孩子似的,话自然而然多了起来:如果可以,这次我得去长城、天安门、故宫、十三陵,只要是我曾经去过的地方,我都有兴趣再去看看,看看今天跟过去有什么变化。   在被霉体问到对中国篮球的看法时,昂塞尔德果然说起老本行来依然尽显行家本色:30年前我到中国来的时候,看到中国篮球队里有很多有天赋的球员。但是那个时候我觉得这个运动在中国还刚刚起步,那些很有天赋潜质的运动员似乎没有什么机会通过很多的比赛来提高发展自己。不过现在我很高兴地看到中国的队员可以有很多比赛的机会,成长出像姚明这样的球星,上次我来打比赛的时候,对手里就有姚明的父亲。今早和我妻子吃饭的时候,碰到了一位以前一起打过比赛的球员,说实话,我已经记不得他的面孔了,但是我知道我们30年前对抗过,后来我知道原来那就是姚明的父亲。   昂塞尔德最后说出了他对此行的看法:芬蒂先生(答主注:时任华盛顿市市长)说,这次我们是作为华盛顿市的代表前往中国访问的。这次访问一定会相当激动人心,相当令人难忘。对我来说,这确实是一次极为难得的机会,也是一件令人极为荣幸的事。我一直觉得,体育能够促进人们彼此交流。一旦开始交流,你就会发现对方可能不是自己原来想象的那样。体育能够将人们凝聚在一起,让我们愉快相处。   出处可以参见于:前子弹队巨星:30年后站上东方明珠 感觉纽约太小   昂塞尔德十年前就提点过的道理,如果有人到现在却还不懂,岂不是很可笑嘛?如果有人到现在甚至要装不懂,岂不是很恶劣嘛?   由于腿脚伤病(昂塞尔德早已经习惯于出行单手拄拐),昂塞尔德与妻子并没有随团继续南下造访广州、成都等地,而是北上回到了北京,在那里等团队汇合一起回到美国。不过回到北京他也没闲着,正如昂塞尔德自己所说,他确实在北京四处转悠,包括与一些中国政府高官谈笑风生。   篮球方面,鲍勃-费里(丹尼-费里的父亲)与昂塞尔德既做过队友(6869赛季)、做过教练(至少有记录的是6970赛季起做了连续担任了四季助教,而没有被记录的年份恐怕也是存在的)又做过管理层(1973年休赛季起直到1990年,可能是昂塞尔德进驻管理层的引路人),他对于昂塞尔德的场上价值有着深刻的认识。总经理时期的鲍勃-费里   我不介意再次背书老费里对昂塞尔德给出的综合性评价:作为一名身高只有6英尺7英寸的壮实的中锋,韦斯通过不懈地拼抢篮板,碎骨机一般地在内线要位,和激光制导般的传球成名。他的连续弹跳的能力很强,他的两只手可以随心所欲地抢篮板球和传球。他有着天才般的想象力和洞察力。他能看到事情的发展,并准确无误地把球在合适的时机传出。他跑得不快,但是动作敏捷,加上魁梧的身材,有时对手根本想不到他会这样灵活。   对于昂塞尔德,我认为最适合他的奖项是1978年FMVP。   不知道具体由来的球迷,会怎么评价昂塞尔德荣获FMVP这个荣誉?   客气一些的,会说这是NBA历史上最富有争议性的FMVP,同时恐怕还要列举1969年韦斯特、2005年邓肯、2015年伊戈达拉的名字,摆上一个排名:试图告诉大家,瞧,这些都是NBA历史上最富有争议性的FMVP。   我能说这么评价有错嘛?其实没错,没毛病。   不客气一些的,就说昂塞尔德NBA生涯荣获的三大硬荣誉ROY、MVP、FMVP都很水了。   遇到这种评价,我要么不出声反驳,回头一笑而过也就罢了;要么我带上反驳的话就是——你不尊重历史,这是历史正确的选择——不信,自己去翻1978年总决赛录像,全看完了就明白昂塞尔德为什么会荣获FMVP了,这是唯一的选择,也没有比他更合适的选择。   如果让我给昂塞尔德的FMVP时写上评价,我一定会顶着超音速主场球迷漫天的嘘声说:韦斯-昂塞尔德就是这支子弹不屈不挠精神的完美诠释,他值得这一奖项,让我们见证他举起总决赛MVP奖杯吧!   ----------------------   昂塞尔德一直是“NBA历史最佳背号41号球员”这一虚名的有力竞争者,即使他很有可能早就不在乎这样的虚名了。   原文链接:NBA Countdown: Which player wore No. 41 best in league history?   ----------------------   如果硬要拿一个当代球员来类比昂塞尔德的话,追梦-格林恐怕是现役最接近昂塞尔德球风的球员。格林很大程度上可以称得上是低配版的昂塞尔德——韦斯-昂塞尔德≈篮板能力MAX、掩护能力安德鲁-博格特化、三分能力彻底消无化的追梦-格林(用格林类比昂塞尔德不是我原创的,是翻国外论坛的评论翻到的——我认为这组类比很有意思于是化用过来)。   毕竟韦斯-昂塞尔德是蓝领球员的标杆(我也不说什么【韦斯-昂塞尔德是蓝领球员的极限】。一是我用词向来力求严谨,知乎上问题的回答本质上也是一篇文章;二是毕竟“极限”这个词本身就很容易引起争议,我不希望我的回答会引起争议)。   所以您要是理解成【昂塞尔德在打球时遇到这么多名人堂级内线(矮个威利斯-里德、戴夫-考恩斯、埃尔文-海耶斯、鲍勃-麦卡杜、摩西-马龙,高个内特-瑟蒙德、卡里姆-阿卜杜尔-贾巴尔、比尔-沃顿),也就给我们参照了格林如果在同时代打球时也遇到这么多名人堂级内线,他还能不能保住动辄DPOY级的防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觉得OK。   如果要我来评价昂塞尔德,他对后世NBA最大的贡献是:他的存在极大地冲击了当时【数据不能体现球员在场上的所有价值贡献】这一话题,使得NBA在数据统计方面有了很大的完善——在昂塞尔德打球的巅峰期,NBA初步细化了篮板统计(分为前场篮板和后场篮板,两种篮板统计之和是总篮板)并在防守数据中引入了抢断和盖帽。   以上   作者:David Dupree   译者:秋漠   April 1975 issue of Basketball Digest   原文:   「编者注:几年前,我采访了已经故去的《巴尔的摩太阳报》记者艾伦·戈德斯坦(Alan Goldstein),他曾60年代末~70年代初报道华盛顿子弹队。当时他70多岁,思维仍然非常敏锐,采访过程顺利而轻松。随着他开始描述,尘封的旧事就此公之于众。我需要做的只是把这些老故事都记下来。   戈德斯坦说,“有件有趣的事。当韦斯·昂塞尔德(Wes Unseld)第一次去训练营报到时,他对老将们毕恭毕敬。雷·斯科特当时在子弹队,他推动昂塞尔德做得更多,虽然昂塞尔德会抢走一些他的上场时间。盖斯·约翰逊,表现得像是球队精神领袖,在一次训练结束后把昂塞尔德拉到一边、用手指着他说:“如果你不开始主导反击,我就揍你一顿。”   收到!然后就是历史了。昂塞尔德令人瞠目结舌的双手过顶长传载入了NBA史册。昂塞尔德是无与伦比的,时至今日也没第二个人在这方面比大韦斯(译注:Big Wes,早期球迷会称呼伟大中锋为“大XX”,如“大乔治(迈肯)”“大鲍勃(麦卡杜)”)。凯文·乐福在生涯早期模仿过昂塞尔德的弹弓式长传,但他现在不怎么做了。   如今,很难找到一篇深入探讨昂塞尔德长传的文章,但今天你有福了。伟大的体育记者大卫·杜普利(David Dupree)写的这篇文章发表在1975年4月的《篮球文摘》上。」   -   大多数快攻都是从底线长传开始的——很多也是以底线长传结束的。即篮板手向前场快下的队友扔出的远距离传球。说到这最重要的一传,华盛顿子弹队中锋韦斯·昂塞尔德在这方面无人能敌。

如何评价 NBA 五十大巨星之一的「碎骨机」韦斯·昂塞尔德,他有什么特点和故事?

  “没有人教过韦斯。所以你在谈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华盛顿子弹助教伯尼·比克斯塔夫说。   比克斯塔夫补充说:“理想的出路传球是在罚球线附近。”“但你抢下篮板后必须先移动到那里,而且那里通常会有防守人。”   一传应该传到靠近两侧边线的原因是那里的防守人通常比球场中路少。昂塞尔德的传球技术非常值得细究,他利用自己的体型、力量和敏捷性让自己占据完美的篮板位置。每当他抢到防守篮板时,他已经考虑好了传球线路。   “每当我拿到球时,我都会快速扫视一遍球场,”昂塞尔德说。“在正常的快攻中,后卫应该跑向球场两侧,但我总是知道是否有人已经跑到了球场中间无人防守的位置。   “有时候最简单的反而是最难的,但我只是看那个人的球衣颜色。如果颜色不对或者那个人身材太高,我就不会扔给他;相反如果他个子矮而且穿着我们的球衣,我会的。”   昂塞尔德从高中时就喜欢打快攻,但即使是他,长传技术也有一个逐渐进步的过程。昂塞尔德的传球很少被抢断或偏离目标,他通常用双手过顶长传或双手胸部长传。   “我不喜欢单手传球,因为太难控制了,”昂塞尔德说。“我甚至不在我的篮球训练营里教单手传球。   昂塞尔德还具备非凡的预判能力,这使他的传球效果更好。比克斯塔夫补充说:“大多数人都无法在传球时注意准备断球的防守者,但韦斯可以。如果防守球员为了阻断传球,韦斯会把球拿得久一点,让他的后卫快下更从容。   “如果你学着这么做,你也能成功。不过,没有人能在这方面接近韦斯,他可以站在一侧底线用过顶传到另一侧底线。”   快攻是最有戏剧性的进攻方式,快准狠。它的成功执行通常需要一个四分之三球场长度的传球。然而,最经典的快攻是三打二、三打一或二打一。   随着昂塞尔德开始首发,子弹队在这方面优势尽显。昂塞尔德说一传通常会找迈克·莱尔丹或凯文·波特。“菲尔(切尼尔)在落阵地时的进攻表现出色,”昂塞尔德说,“所以他不是你想要的转换进攻球员。理想情况下,应该先找凯文或迈克。”   尽管每次抢到篮板后都在寻找直接得分机会,但昂塞尔德表示仍有一些球队是极难被打反击的。“在对阵尼克斯这样的球队时,你不会有太多快攻机会,因为他们是一支外线投篮为主的球队,总是积极回防。”   昂塞尔德身高6尺7寸,体重245磅,算不上一个高大的中锋;但他用自己的体重来弥补身高的不足。其他NBA中锋并不像昂塞尔德那样重视长传,因为他们会这么盘算:如果我刚抢到一个篮板就传出去了,那么在我抢到下一个篮板之前就没法摸到球了。   昂塞尔德就没有这些小九九。首先,他是联盟中最无私的球员之一,并且完全不在乎得多少分。他知道他对球队的价值是他自己得分的10倍;他也知道,如果快攻没打成,子弹队将等待他慢慢跑到前场、然后才能开始进攻。
赛事    标签:  
推荐比赛
13:00 09-22 香港乙
13:30 09-22 香港丙
15:00 09-22 香港乙
0 - 0
火热录像 更多>
英超德甲法甲西甲意甲NBA
球队排行
足球 篮球
英超 德甲 法甲 西甲 意甲
排名球队胜/平/负积分
NBA CBA
排名球队胜/负胜率
东部联盟 西部联盟
友情链接